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5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兔急性周围型肺栓塞影像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制作家兔急性肺栓塞(PE)影像模型的可行性。方法20只实验组家兔随机分成5组,采用明胶海绵栓子经股静脉插管制成急性PE的动物模型。栓塞后行肺动脉造影检查,栓塞后2h、24h、3d、7d、14d(A、B、C、D、E组)分批处死家兔,解剖肺动脉并观察栓塞区肺组织病理变化。对照组2只注入生理盐水,分别于第7天,14天处死。结果20只实验组家兔1只麻醉意外死亡,19只制备模型后成活,模型制备成功率95%。肺动脉造影显示46支叶及段肺动脉栓塞。肺动脉解剖共发现栓子65个,栓塞动脉50支。A组肺体积肿胀,色深红,镜下观察见肺组织充血。B组、C组、D组、E组中15只家兔肺表面呈苍白色、暗红色、黑色或苍白色区内见黑色坏死区,另外1只仅见肺体积肿大,肺颜色无变化,E组1只第3天左侧发生气胸,肺萎缩;光镜下观察肺组织水肿、淤血、出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含气减少,肺泡支架结构破坏,E组2例栓塞区见肺组织机化,栓子周围有血小板血栓和/或混合血栓形成。对照组2只家兔肺部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物制备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其方法简便、成功率高,为肺栓塞影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2.
颈部恶性副神经节瘤并多处转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资料患者,女,33岁,因颈部包块16年,腰痛2年,加重半月就诊。查体:右颈部扪及约8 cm×7 cm×15 cm包块和右眼眶上方鸽蛋大小包块,无压痛,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差。L3、L4椎体旁叩击痛。患者于1988年4月发现右颌下包块,约核桃大小,无压痛,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睡眠差。1992年1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60岁。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时有异物感,偶尔有饭后恶心.只能进软食.现感进食梗阻、吞咽困难.自觉体重较前减轻:体检: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况可.轻度贫血貌.心、肺、腹未见异常,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血常规示Hb 66.4g/L。2005年1月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4.
随着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的大量应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体脂重分布、水肿及心功能不全,同时血浆脂联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可通过低热量、低盐饮食,适量体力锻炼而避免.出现水肿,轻者停用后消失,重者需加用利尿剂治疗.至于心衰,认为NYHA心功I级和II级的心衰患者,在严密监测下仍可慎用,III级和IV级心衰患者不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67例成人小肠套叠患者的临床及MSCT表现,对比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肿瘤性小肠套叠患者41例(肿瘤性小肠套叠组),肠套叠数量53处,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12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患者26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肠套叠数量30处,其中原发性20例,非肿瘤性良性病变6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的套管长度(4.6cm )、套鞘直径(2.8cm)均小于肿瘤性小肠套叠组(分别为13.4cm和4.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伴肠梗阻患者(n=3)少于肿瘤性肠套叠组(n=18),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肠套叠组9例患者为多处套叠,发生比例高于非肿瘤性肠套叠组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肠套叠组53处肠套叠均可见引导点。结论:成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的临床和MSCT表现有一定差异,判断肠套叠有无引导点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输卵管与卵巢脓肿的SCT及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输卵管脓肿(FTA)、输卵管卵巢脓肿(TOA)的CT和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单纯输卵管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和MR扫描资料,16例行CT扫描,4例行MR检查。结果单纯输卵管脓肿6例,CT表现附件区管状囊性肿块4例和输卵管增粗2例,管腔内可见小分隔、积脓,管壁增厚且明显强化。输卵管卵巢脓肿14例,表现为附件区厚壁多房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MR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脓肿实性部分、囊壁及分隔明显均匀强化,囊性区无强化。继发征象包括脓肿周围条索及网格状影5例,与子宫体粘连分界不清12例,输卵管系膜增厚8例;直肠乙状结肠壁增厚5例;直肠周围脂肪水肿模糊8例;子宫骶骨韧带增厚10例;输尿管扩张3例等。结论输卵管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CT及MR为输卵管与卵巢脓肿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粘液瘤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影像表现。结果 (1)典型CT表现:8例均出现腹、盆腔脏器扇贝形压迹;7例表现为腹腔、盆腔脏器周边的分房粘液团块,可多发或单发;单发/多发者其内密度均匀,CT值略高于水,增强后边缘性强化;囊壁厚度一致或不均。(2)不典型CT表现:3例可显示原发病灶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5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浸润性改变。7例合并有腹水;2例合并钙化。对于不典型CT表现,在CT征象上与其它非粘液癌性腹膜炎相仿,也较难鉴别。结论 CT检查对腹膜假性粘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磁共振增强扫描结合波谱成像对脑肿瘤术后损伤、残留与复发的MR表现。方法应用飞利蒲AchiEva1.5TMR常规增强结合’H-MRS对23例脑肿瘤术后的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的主要代谢产物,并计算代谢物的比值(NAA、cho、Cr、Cho/Cr、Cho/NAA、NAA/Cr),比较各代谢物在肿瘤复发或残瘤的意义。结朵23例脑肿瘤中肿瘤残留、复发17例,反应性损伤及放疗后坏死6例。其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1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11例。肿瘤残留、复发病变区表现为术区或颅内出现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不均一强化。MRS显示Cho峰升高,Cr及NAA峰降低;Cho/Cr、Cho/NAA比值均较正常健侧升高,,而反应性损伤术区呈均一的环状强化,MRS显示Cho峰不高,Cr及NAA峰降低,Cho/cr、Cho/NAA比值较正常健侧不高。结论一H-MRS与增强MRI结合能更好地提高脑肿瘤术后反应性损伤、放疗后坏死与残留及复发的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胸部血管三联合成像(TRO-CTA)对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胸部回顾性心电门控TRO-CTA扫描,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分别对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评价图像质量,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75例患者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大于250HU,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为优的节段占87.5%(840/960),图像质量为良的节段占9%(86/960),图像质量为差的节段占3.5%(34/960),165个节段未能评价。20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以上,共30个节段,28个节段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符,2个节段由于明显钙化而过度评价;主动脉夹层27例,肺动脉栓塞9例,非血管性病变4例,未见异常15例。结论采用心电门控TRO-CTA扫描方法一次增强扫描可同时获得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重组图像,可准确评价胸部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疾病,对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茂清  罗玉  张伟  杨雪  张林 《四川医学》2009,30(6):837-838
目的了解瑞格列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1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用瑞格列奈治疗16周的观察。在治疗0周,治疗16周分别测体重,BMI,腰臀比,OGTT实验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了解治疗16周中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11例患者的体重,BMI及腰臀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6周后OGTT的0、30、60、120min血浆葡萄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仅1例发生轻微低血糖。结论诺和龙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增加体重和BMI的同时,安全有效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糖尿病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