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2年间进行的 188例 2 0 2处右冠脉靶血管介入治疗的特点。结果  188例右冠脉病变共 2 0 2处右冠脉靶血管 ,靶血管介入成功率为 91 1%,其中 15 0例植入支架 174枚 ;PCI失败 18例 ,均发生在右冠脉近中段 ;室颤 2例 ,PCI后无复流现象 6例 ,早期急性冠脉闭塞 1例 ,冠脉破裂 3例 ,死亡 3例。随访 1~ 96月 ,绝大多数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右冠脉病变的PCI是一项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远期临床疗效俱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 rh GH)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心室形态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 :2 7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1rh GH组 :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 rh GH;2常规组 :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前 ,治疗 1个月和 3个月时 ,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 ,6min步行试验评定患者的运动能力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生长激素 ( GH)、TNFα浓度。结果 :完成 rh GH治疗的 11例 ,与完成常规治疗的 9例相比 ,室壁厚度明显增加 ( P <0 .0 5 ) ,心腔明显缩小 ( P <0 .0 1) ,TNFα显著降低 ( P <0 .0 5 ) ,心功能好转和运动耐量的提高较常规治疗更显著 ( P <0 .0 1)。结论 :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相比 ,rh GH可更显著地改善心功能和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脏病,具有很强的家族倾向,心脏猝死率很高。其治疗方法发展很快,对有症状患者在原有的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介入治疗。经导管使用无水酒精进行经皮经腔冠脉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rn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ISM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是近几年介入治疗该病的一个新领域。本研究报告2例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具有挑战性。随着PCI器材和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技术逐渐成熟。现报道我院近3年来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行PCI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人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PS)为少见的血管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O.3%~8%,我院2001~2003年间1416例冠脉介人术后出现7例,发生率O.49%,本文旨在探讨PS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培哚普利干预慢性心衰对心肌肌浆网 (SR)Ca2 +泵活性和Ca2 +释放通道 (RyR2 )密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冠脉建立慢性心衰模型 ,以培哚普利进行干预 ,对照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室心肌SRCa2 +泵活性、[3H] ryanodine与RyR2 最大结合量 (Bmax)Kd值。结果 与对照组 (C组 )相比 ,心衰组 (F组 )LVEDP显著升高 (P <0 .0 1) ,+dp/dtmax、-dp/dtmax显著降低 (P <0 .0 1) ,培哚普利组 (P组 )LVEDP显著低于F组 (P <0 .0 1) ,+dp/dtmax、-dp/dtmax显著高于F组 (P <0 .0 1)。F组心肌SRCa2 +泵活性、[3H] ryanodine与RyR2 最大结合量Bmax显著低于C组 (P <0 .0 1) ,P组显著高于F组(P <0 .0 1) ,3组Kd值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心肌SRCa2 +泵活性与 +dp/dtmax、-dp/dtmax显著正相关 (r =0 .5 16 1、r =0 .6 172 ,P <0 .0 1)。结论 培哚普利长期干预慢性心衰 ,能够改善心肌SRCa2 +泵活性 ,增加RyR2密度 ,可能与其改善心肌舒缩功能及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癫痫发作为特征的额顶蛛网膜囊肿1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中心医院(831200)赵学喜,高喜荣,王西红,胡友勇,吴爱君1病历摘要患者,男,24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神志丧失4年于1994年8月就诊。患者于1990年8月某天骑自行车时不慎跌倒,左侧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 15年中心血管介入诊疗在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类型及各种诊疗方法上的分布比率变化。方法 按时间顺序分为 :A组 (1987~ 1994年 ,4 2 5例 )和B组 (1995~ 2 0 0 1年 ,16 2 3例 ) ,计算不同时期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占该组总数的百分比变化 ,以及各种介入治疗的分布比例。结果  2 0 4 8例患者中A、B两组的年均心导管数量分别为 5 3± 18和2 32± 15 6 (P <0 0 5 ) ,B组超过A组 4 36倍。A、B两组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类心血管介入比率分别为 17 4 %(74 )和 74 0 %(12 0 1) ;2 2 8%(97)和 16 7%(2 71) ;31 1%(132 )和 5 5 %(89) ;2 8 7%(12 2 )和 3 8%(6 2 )。冠心病介入诊疗比例显著增加 ,心律失常的患者增加了近 3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射频消融术 (RF)和起搏器植入术分别占总介入治疗量的 5 6 34%、2 2 4 9%和 17 0 0 %。其他介入治疗仅占 4 17%。结论 PCI、RF和起搏器植入是今后若干年介入治疗发展的方向和中心 ,先天性心脏病和周围血管介入治疗正处于发展阶段 ;风湿性心脏病受发病率影响 ,介入治疗量已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116例进行急诊PCI,其中急性前壁、前间壁心梗68例,急性下壁心梗46例,急性前壁并下壁心梗2例;合并严重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12例,依Grenuzig’s法行PCI,必要时置入冠脉内支架。结果:本组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者66例,单支病变50例。73支前降支、44支右冠及8支回旋支靶血管行PCI;38例二处以上同时行PCI。成功109例,失败7例;94例患者同时植入支架117枚。1例未能通过病变。术后院内死亡4人,其中3例死于心衰、休克,1例死于室颤。随访2-93月大多数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是一项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高危的心梗患者尤应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处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CEI干预慢性心衰对心肌肌浆网 (SR)Ca2 + 泵活性和Ca2 + 释放通道 (RyR2 )密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冠脉建立慢性心衰模型 ,以培哚普利进行干预 ,对照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室心肌SRCa2 + 泵活性、[3 H]-ryanodine与RyR2 最大结合量 (Bmax)、Kd 值。结果 与对照组 (C组 )相比 ,心衰组 (F组 )LVEDP显著升高 (P <0 0 1) ,+dp/dtmax、-dp/dtmax显著降低 (P <0 0 1) ,培哚普利组 (P组 )LVEDP显著低于F组 (P <0 0 1) ,+dp/dtmax、-dp/dtmax显著高于F组 (P <0 0 1)。F组心肌SRCa2 + 泵活性、[3 H]-ryanodine与RyR2 最大结合量Bmax显著低于C组 (P <0 0 1) ,也显著低于P组 (P <0 0 1) ,三组Kd 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心肌SRCa2 + 泵活性与 +dp/dtmax、-dp/dtmax显著正相关 (r=0 5 16 1、0 6 172 ,P <0 0 1)。结论 培哚普利长期干预慢性心衰 ,能够改善心肌SRCa2 + 泵活性 ,增加RyR2 密度 ,可能与其改善心肌舒缩功能及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