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股骨上端骨和肿瘤样病变84例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股骨上端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股骨上端骨肿瘤和肿瘤病变X线表现,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良性肿瘤31例,其中骨脂肪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4例,外生骨疣、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各3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韧带纤维瘤、骨牙质瘤和骨血管瘤各2例,软骨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和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各1例。恶性肿瘤33例,其中转移瘤9例,软骨肉瘤7例,骨肉瘤、骨旁肉瘤、骨血管外皮瘤、骨横纹肌肉瘤和畸形骨炎恶变为骨肉瘤各2例,骨髓瘤、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尤文氏瘤、骨纤维肉瘤、腺泡状肉瘤和Burkitt氏瘤各1例肿瘤样病变20例,其中骨囊肿和骨纤维异常增症各9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84例中发生于粗隆下区29例,其中良性9例,恶性12例,肿瘤样病变8例;粗隆区32例,其中良性13例,恶性12例,肿瘤样病变7例;粗隆至头部均受累14例,其中良性5例,恶性6例,肿瘤样病变3例;颈部6例,其中良性2例,恶性3例,肿瘤样病变1例;头部3例,其中良性2例,肿瘤样病变1例。结论:股骨上端以转移瘤、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脂肪瘤和软骨肉瘤多见。良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均好发于粗隆区和粗隆下区。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陈迪   《放射学实践》2009,24(6):621-621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颅脑挫裂伤两侧额部硬膜下积液入院,无其他病史,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平扫示肝脏膈顶见低密度结节,增强后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呈多发结节状明显强化(图1),与门脉血管强化程度相似。通过瘤样扩张的血管与中肝静脉相连(图2),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增粗,病灶范围约3.0cm×4.0cm,下腔静脉肝段强化明显高于肝下段下腔静脉,多平面重建示门脉右前支与肝右静脉经瘤样扩张的血管相通(图3)。  相似文献   
3.
卵巢囊腺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对卵巢囊腺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卵巢囊腺瘤的CT表现。结果:浆液性囊腺瘤5例,单房4例,多房1例,密度均匀,囊壁可薄可厚或厚薄不均。粘液性囊腺瘤9例,单房3例,密度均匀,囊壁厚,多房6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多发大小不等子囊。交界性(6例)和恶性变(7例)13例,其中浆液性3例,粘液性10例,12例为多房改变,囊壁及分隔增厚且边缘模糊,部分呈囊实性及壁结节改变,2例恶性变者伴有大量腹水。结论:单房浆液性囊腺瘤及多房粘液性囊腺瘤具有较典型CT表现,CT易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当病变呈囊实性改变,出现壁结节,或囊壁分隔不规则增厚模糊时,提示交界性或恶性变。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I)是消化系统的急危重症,易漏诊,病死率高达70%~90%。随着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应用,为AMI的及时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作者对12例AMI患者的资料结合MMSCTA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卯泡膜细胞瘤的CT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卯泡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肿瘤位于右侧6例,左侧4例。肿瘤形态呈卵圆形类圆形8例,不规则分叶状2例。9例边界清楚,1例与子宫直肠粘连边界不清。9例密度不均匀,1例密度较均匀;1例内见斑片状出血灶,1例内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示肿瘤轻度强化。10例中合并腹水3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子宫内膜增生2例。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具有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血供不丰富,增强后轻度强化。  相似文献   
6.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腔内大量胶冻状黏液腹水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较低,据统计每一万次腹部手术中可有2例。自1884年werth和1901年Frankel先后报道1例来源于阑尾囊腺瘤与阑尾囊肿的PMP以来,关于PMP的报道逐年增多。我们对2001年至2006年间经病理证实的29例PMP的影像表现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滑膜肉瘤(PPSS)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例PPSS患者CT表现,观察肿瘤位置、大小、形状、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等情况。组织标本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抗体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EMA、CD99、CK7、CK19、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和结蛋白(Desmin)表达。结果 10例患者中周围型7例,病灶呈团块状,中央型3例,病灶呈团片状;肿瘤直径3.2~12.0 cm,平均(7.1±3.2)cm; CT平扫肿瘤呈不均匀低密度7例,均匀等密度3例;肿瘤边缘不光整与界限不清楚7例,边缘光整与界限清楚3例;增强扫描后9例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缓慢退出;1例动脉期显著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缓慢退出。双相型4例:肿瘤细胞差分化,恶性度高,瘤内有局灶性坏死;CT平扫示大多数肿瘤直径>8.0 cm,呈不均匀略低密度,边缘不光整,瘤内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多呈显著或中度不均匀强化。单相纤维型或单相上皮型6例:瘤细胞由卵圆形...  相似文献   
9.
纵隔恶性淋巴瘤肺浸润(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纵隔恶性淋巴瘤肺内浸润的临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 25例纵隔恶性淋巴瘤肺部浸润的临床、影像表现。结果 何杰金氏病 9例、非何杰金氏病 11例、未分型 5例。胸片表现:肺炎型 8例(32% ),表现为模糊斑片状阴影,周围肺纹理较乱。间质型 7例 (28% ),表现为两肺纹理广泛性增粗、紊乱,呈网状阴影。肿块型 1例(4% ),表现为分叶状肿块。结节型 1例(4% ),表现为 0. 3~0. 8cm结节。混合型 6例(24% ),肺炎型与间质型并存。粟粒型 2例(8% ),表现为两肺满布细小点状影。化放疗后肺内病变吸收好转 12例(48% ),病变增多增大 9例(36% ),无病变 4例(6% )。结论 纵隔恶性淋巴肿瘤肺内浸润多为肺炎型、间质型和混合型。放疗加化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肺转移瘤空洞临床与影像学探讨(附1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对肺转移瘤空洞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报告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肺转诊瘤空洞形成15例,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5例中来自各类癌14例,肉瘤1例。单发8例,多发7例共27处。位于外带5例,中带6例.中外带4例。空洞大小在0.5cm×0.5cm~3cm×4cm。厚壁4例9枚,薄壁8例20枚,厚薄不均3例6枚,内壁光整14例34枚,凹凸不平1例。行化疗13例,其中8例见瘤灶和空洞的均增大,4例无变化,1例吸收消失。4例(8枚)于X线平片上未见空洞,而CT片上显示空洞。结论:CT显示空洞明显优于X线平片;转移瘤空洞形成表明病情发展,化疗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