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诱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LS)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RLS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MRI显示PRLS以顶枕叶为主的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病变,病变多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偶可累及双侧颞叶后部及额叶,T2WI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对病变的显示有独特的作用,扩散加权成像(DWI)能够确定PRLS的临床分期。结论PRLS在MRI上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PRLS多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示教片     
临床资料:男,25岁,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0天。查右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至右侧乳突下方可触及肿物,表面光滑,质软,边缘清晰,可活动,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烂。C T征象:右侧颈动脉鞘区外侧方可见一囊性肿块影,边界清楚,似有包膜,密度均匀,增强后无强化。手术:肿物位于腮腺浅面、胸锁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CT与楔入法门静脉造影术(WHVP)在肝外门静脉梗阻(EHPVO)儿童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Rex术)术前诊断的价值以及两者的关系,优化EHPVO儿童的检查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证实的EHPVO儿童的临床、WHVP及CT资料,其中68例行Rex术,8例行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Wa...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6岁。皮肤黄染、尿黄3个月人院。体检: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胸前区可见蜘蛛痣,腹肌软,左中腹可触及一大小约4cm×3cm包块,表面光滑,质中,可移动,无压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CT对腮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且均有手术病理证实,将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腮腺区良性占位38例,恶性13例。CT扫描良性病变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肿块,以多形性腺瘤(18/38)居多,平扫其内部密度较均匀;其次为腺淋巴瘤(10/38),常位于腮腺后下极(9/10)并易囊变液化(2/10);13例腮腺区恶性占位性病变中原发性恶性肿瘤7例,CT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以粘液表皮样癌居多(5/7)。转移瘤6例,以鼻咽部来源常见(5/6),常可见肿大淋巴结及原发灶。结论:CT扫描对腮腺浅叶病变定位定性较为准确,对于腮腺深叶病变及并发感染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囊肿型胆道闭锁(CBA)的MRI和MR胰胆管造影(MRCP)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BA患儿术前MRCP及MRI资料,结合术中造影及病理结果,分析CBA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4例CBA,MRI均显示肝门区囊状结构,11例出现肝门区门静脉周围T2WI高信号,23例显示胆囊宽径明显小于长径,1例胆囊未显示;5例显示肝门区纤维斑块。24例CBA患儿MRCP均可见肝外胆总管区囊性结构,位于肝门区22例,位于左右肝管区2例;18例肝门区囊肿与胆囊管相通。结论 肝门区囊肿及纤维斑块、胆囊大小、形态及MRCP显示的肝外胆管情况是诊断CBA的重要征象。MRCP对于早期诊断CBA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病例资料患者,男,9岁.腹痛15天,发现右上腹包块1周入院.右侧腹部广泛压痛,以右侧季肋区肋缘下锁骨中线处最明显,无反跳痛,右侧中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6 cm的包块,下界达脐水平,内侧界接近腹中线,质硬.边缘清楚,表面不光滑,较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婴幼儿胸壁错构瘤(MHCW)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临床病理确诊的MHCW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患儿共检出7个病灶,3例表现为胸部包块,2例表现为发热、咳嗽;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机、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胸片检出6个病灶,均表现为胸腔类圆形密度不均质肿块,病灶内见钙化,受累肋骨受压变形;CT检出7个病灶,6个病灶显示肿物源自肋骨,主要表现为肋骨膨胀变形并筛网样改变,病灶内见钙化及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个病灶来源于胸骨旁胸膜或肋软骨,呈稍高密度均质结节,增强后7个病灶实性部分轻度强化。结论:MHCW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胸腔类圆形肿块,肿块内见钙化;CT可显示肿瘤与肋骨的关系,肿瘤内多见钙化及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MHCW在X线及CT上有一定特征性,根据临床表现及特征性CT表现,能正确诊断绝大部分MHCW。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腹部EST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36例年龄5月~10岁,其中<3岁的30例,平均年龄2.3岁;其中女27例,男9例。36例中4例发生于性腺(卵巢3例,隐睾1例),32例发生于性腺外,以骶尾部(17例)及盆腹腔(10例)最常见。转移12例,其中淋巴转移6例,周围浸润及血行转移12例。6例2年内复发。CT表现:肿瘤平均直径约为6 cm(1~10 cm),其中≥5 cm者25例。形态不规则20例,规则16例;平扫实性31例,囊实性5例。增强扫描早期见多发增粗迂曲小血管影,延迟扫描肿瘤周围见结节状及片絮状强化。结论:儿童腹部EST是一种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韧带样纤维瘤(DT)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DT的临床及影像特点.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 儿童DT主要为腹壁外型,病灶呈梭形、卵圆形,沿肌纤维间隙浸润性生长.CT平扫表现为等、稍低密度肿物,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强化程度显著增高.MRI表现为软组织肿物,T1WI等/稍低信号,T2WI多为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及T2WI均见索条状稍低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 儿童DT CT/MRI表现为梭形、卵圆形沿肌肉间隙生长的软组织肿物,延迟强化明显增高;MRI能显示其中的纤维成分,其影像特征为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