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对胃平滑肌肿瘤的认识,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肿瘤的钡餐造影所见。结果表明,胃底与胃体上部是胃平滑肌肿瘤的病变高发区。本病具有典型胃粘膜下肿瘤的X线特征,腔内型者可见胃内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或软组织肿块,粘膜展平或推移;腔外型者可见突出胃外肿块或/和胃与邻近脏器受压;腔内外型者具有上述双重特征,肿瘤较大者多有溃疡形成,甚至囊变,根据肿瘤的大小、形态、生长类型及溃疡表现可作良恶性鉴别。本病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但无胃肠压迫的腔外型肿瘤,钡餐则难以发现,CT或选择性血管造影可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1例食管平肌瘤的临床病理X线表现进行分析,本病临床症状轻微,具有典型粘膜下良性肿瘤膨胀性生长的病理特征,X线检查能充分反映其病理基础.除边线光滑的腔内充盈缺损或范围一致的腔内外肿块、“环形征”、粘膜不同程度挤压等固有X线特征外,作者认为“扇形增宽皱襞”、“肿瘤移动征”等特异征象,对诊断也很有帮助.术前诊断主要依靠食管钡餐检查.文中并讨论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了一家族2代4例发鼻指(趾)综合征的临床X线表现。本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干骺软骨形成障碍伴外胚层发育不良。软骨发育障碍主要累及指(趾)骨的骨骺软骨板,导致锥形骨骺的形成及骺线早闭,肢端短粗畸形。结合文献讨论了本病的基本X线表现与病理基础。指出诊断要点和两髂骨耳状面三角形或月牙形骨质致密硬化可能是X线诊断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育龄妇女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MRS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单体素磁共振波谱的特征及代谢水平。方法:30例20~45岁女性健康志愿者,月经周期规律,临床及B超检查无子宫内膜疾病。按照月经周期分为分泌期子宫内膜组(A组)和增殖期子宫内膜组(B组)两组,分别行常规盆腔MRI扫描及子宫内膜单体素MRS扫描,观察增值期和分泌期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和乳酸(lactate,Lac),脂质(lipin,Lip)峰的情况。结果:30例志愿者28例完成检查,分泌期及增殖期子宫内膜均有Cho峰(28/28,100%);分泌期子宫内膜的Cho峰较高,均数约67.08±10.25增殖期子宫内膜的Cho峰相对减低,均数约48.69±7.35,两者之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7例分泌期子宫内膜可见Cr峰,3例见Lac峰,所有的志愿者均未见Lip峰的情况。结论:Cho是女性子宫内膜的正常峰,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与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与调亡的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大气道狭窄的支架治疗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术在治疗大气道狭窄中的相关技术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例大气道支架植入术 ,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各种大气道支架的优缺点及其选择 ;术中的麻醉支持和指征监测对患者安全的意义 ;支架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结果 在静脉麻醉和黏膜表面麻醉的支持下 ,19个Wallstent成功缓解了共 19处气管、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狭窄。包括肿瘤性 15例、结核性 3例、气管软化 1例。静脉麻醉支持和生命指征监测使气道支架术过程更安全、操作更精细。Wallstent和Ultraflex是目前气道支架比较理想的选择。正确选择支架、术中精确定位、术后必要的抗炎抗感染和镇咳治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支架植入术是大气道狭窄的可靠治疗方法 ,术中静脉麻醉支持和生命指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16例梗阻性黄疽的CT图像分析了右肝管肝内水平段的分布位置。指出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与引流术(PTCD)术前借助CT片定位将提高穿刺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7.
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泡灌洗术前后定量CT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定量CT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定量CT通过分析PAP患者最大吸气末肺容积、肺重量、肺含气体积、平均肺密度及平均含气体积结果,对10例PAP患者共14次(两肺13次,单肺1次)肺泡灌洗术CT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常规CT(病灶范围、密度)、肺功能(检查9次)及血气分析检查(检查14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AP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定量CT检查显示肺重量从(1594±436) g减低至(1294±374) g(P=0.000),平均肺密度从(0.5269±0.12) g/ml减低至(0.4389±0.09) g/ml(P=0.006),平均肺充气体积从(1.0989±0.5031) ml/g增加至(1.4700±0.4548) ml/g(P=0.008),肺含气体积有一定程度增加(P=0.116),肺容积在灌洗后略增加(P=0.938);肺泡灌洗前后的肺容积与肺含气体积呈显著相关(绝对系数R2=0.94,P=0.000).常规CT评价79%(11/14)CT检查结果改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有10次肺功能检查结果示DLCO%从45.85%±22.09%上升到54.64%±19.09%(P=0.007)、DLCO/VA%从67.30%±22.62%上升到76.03%±18.60%(P=0.03);FVC%、FEV1%、FEV1/FVC、PEF%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4次血气分析显示从肺泡灌洗前的低氧血症[PaO2(8.07±2.1) kpa]到肺泡灌洗后的明显好转[PaO2(14.7±5.24) kpa](P=0.001).结论 定量CT可为PAP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肺泡灌洗术后以定量CT结果中的肺重量、平均肺密度及平均含气肺体积改善明显.常规CT评价对PAP疗效观察具有一定价值.通过肺泡灌洗术,大部分患者病情短期内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图像,对病灶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9例(90%)病灶位于左下叶基底段,其中7例(70%)位于左下叶后基底段,1例(10%)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7例(70%)病灶表现为含液/气的薄壁多房囊腔,增强后囊壁无明显强化,3例(30%)表现为不规则团块,增强后有中等强化,其内有粘液嵌塞的扩张支气管,也可有钙化或液性区;MPR、MIP及VR等三维重建显示10例(100%)均为降主动脉发出异常分支供血,并通过肺静脉回流入左房,血管显示情况与手术相符;7例(70%)患侧肺门淋巴结有增大。结论叶内型肺隔离症多表现为下肺基底段的多房液气囊腔或者不规则团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是一种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加压在肝脏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加压技术在肝脏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的肝脏进行呼吸门控频率选择部分反转恢复(SPIR)序列T2WI成像以及保持参数不变时,应用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加压技术戍像,观察应用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技术后,扫描时间及图像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加压技术时,扫描时间缩短20%,图像具有更高的信噪比(SNR)(P〈0.01),而图像的对比信噪比(CNR)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应用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加压技术能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图像对比度保持不变,可在肝脏MRI检查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肋间后动脉作为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咯血的相关因素,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219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MSCT)、DSA等影像资料.观察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的发生率,形成体肺循环分流(BPS)的情况,以及与胸膜增厚及基础疾病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基础疾病与胸膜增厚的相关性.结果 219例患者中,44例(20.1%)患者共87条肋间后动脉作为NBSA参与咯血,其中65条(74.7%)合并BPS.44例中36例(81.8%)伴有胸膜增厚.39例肺结核患者中21例(53.8%)伴有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其中13例肺结核合并肺毁损者中10例(76.9%)伴有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合并BPS与胸膜增厚相关(P<0.05).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胸膜增厚在不同基础疾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后动脉是重要的咯血相关体动脉;参与肺咯血与胸膜增厚密切相关,且多数伴有BPS;基础疾病以肺结核尤其是合并肺毁损患者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