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由商业部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粮食局和铁力粮机厂协作消化吸收国外新型高方子筛已于1001年11月26日在黑龙江省铁力市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选题准确,在消化吸收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设计新颖独特,整机结构紧凑,制造工艺合理,改变了传统高方平筛占地面积大,原材料耗费多的状况。并且具有不漏粉、不窜粉、拆卸方便、保证粉质等优点。完全适应各类粉厂的生产需要。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填补了空白。由于采取了先进的技  相似文献   
2.
净化厂循环水系统再生水回用的腐蚀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净化厂循环水系统引入再生水后,腐蚀严重,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给净化厂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此情况,对其循环水体系现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其主要问题在于对再生回用水的不正确使用。对此开展了阻垢、缓蚀、杀菌等实验研究工作,开发出适合于该厂的循环水系统稳定运行方案,为现场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油气储运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同时,油气运输事业也促进了新能源的涌现。但就传统的油气储运技术而言,在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冻土带会影响油气的敷设,出现管道冻裂的现象。其次,油气储运中的一些核心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针对以上情况,相关部门应该正视我国油气储运技术中的不足。本文以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挑战为切入点,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10余年,已取得重大进展,随着页岩气的规模上产和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对拓展测井技术和支撑地质、工程及气藏一体化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新需求。为此,以川南地区海相页岩气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地质工程测井新方法,分析了低阻页岩气储层及天然微细裂缝段发育特征,对比不同压裂效果与产液剖面的监测方法,提出了该区页岩气测井地质工程技术的新需求及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核磁共振T1、T2谱交会图结合C、H、O等元素含量之间关系,可评价低阻页岩气储层含气性;(2)校正后的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法结合录井全烃归一化方法可综合预测天然微细裂缝发育段;(3)井下电磁成像法是目前评价页岩储层有效压裂效果的新方法 ;(4)对比分析后,优选气体示踪剂方法作为产液剖面监测方法。结论认为,针对页岩气测井地质工程技术的新需求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能满足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的现实需求,而且还可以促进测井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彤彤  蒋琳  陈维铭 《矿产勘查》2024,15(4):518-525
为充分了解渝西区块深层页岩的非均质性特征,本文研究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首先从岩相非均质性和储层宏观参数非均质性角度出发,开展渝西区块深层页岩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从纹层非均质性、矿物组成非均质性、孔隙非均质性等角度出发,开展渝西区块深层页岩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最后开展储集层参数对比分析工作。研究表明:渝西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从纵向上,随着层位自上而下,五峰组—龙一11小层储层品质最佳,对渝西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进行横向分析发现,对于储层参数而言,其与构造类型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小,其主要与构造所处的位置有关;对于该区块深层页岩而言,脆性矿物的含量高于周边其他区块,深层页岩的含气量相对较高。本研究可以为充分了解渝西区块深层页岩非均质性特征以及推动深层页岩气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炉区建筑物正交折叠爆破初探东北大学王明林,李桂臣鞍山钢铁公司陈维铭,韩景春1引言为了充分发挥鞍山钢铁公司大型企业的潜力,国家投资重点对11号高炉进行引进设备技术改造,指令100天拆除旧高炉系统和建成新的大型高炉体系。该工程的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石油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使用,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日渐攀升,石油行业在销售量增多的同时,却也开始面临着产量不足的问题。众所周知,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当一处油田被开采完,那么就必须寻找下一处油田。要想使人们的石油需求量得到满足,就必须及时进行石油地质勘测工作。本文从先对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发展形势进行分析,然后按照勘探技术的种类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创新办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