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宣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3月7日发布“饮食用药安全提示(2012年3号)”,提示广大消费者,标识“广州康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未取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其生产的保健食品均可直接认定为假冒产品。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斯坦盐下油藏双重介质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以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石炭系油藏为例.在详细岩心观察基础上.综合取心、测井、地质、地震等多方面资料,分步建立了双重介质储集层的三维地质模型.首先建立研究区构造模型,利用地震相和测井相分析建立沉积相模型,在数据结构分析和方法优选的基础上.建立相控的储集层基质属性模型;第二步利用地震几何属性分析和岩心裂缝描述结果.模拟建立裂缝分布网络模型;第三步将基质属性和裂缝分布网络模型有机结合,利用基质和裂缝渗流交换原理建立双重介质储集层三维综合地质模型.建模最终给出了裂缝的网络分布模型,裂缝的等效渗透率和双重介质等效渗透率模型,可直接提供给油藏工程研究人员开展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外油田多数基础资料不全,必须在缺乏取心资料,无地震解释层面及断层数据约束的条件下,运用层序地层学小层对比结果和二次测井解释等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并插入虚拟井控制井间构造,进而建立了合理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为该油田的储层预测及数值模拟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相似露头区裂缝调查及岩心裂缝观测是研究裂缝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辽河盆地西部凹陷齐家古潜山相似露头区地面调查与岩心观测的对比研究,得到描述裂缝 的基本参数,分析裂缝 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裂缝分布的原模型,为研究潜山裂缝分布规律奠定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为例讨论了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裂缝特征及形成机制。异常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储集层除发育构造裂缝和岩溶裂缝外,还发育水力破裂缝。盐下石炭系水力破裂缝形成于中、新生代,宏观上表现为将岩体切割成角砾状及充填方解石脉,微观上表现为沿孔隙周围呈放射状分布。该区裂缝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即构造变形与抬升阶段、构造拉张与沉降阶段、水力破裂阶段。在水力破裂阶段,在盐丘活动、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盐下地层中形成异常高压带,压力系数高达1.84,在异常高压条件下,二叠系泥岩不渗透层下的石炭系碳酸盐岩低渗透层发生破裂,形成水力破裂缝,同时使早期闭合的裂缝开启、扩张和延伸。水力破裂缝以张性裂缝为主,其张开时间晚,充填程度低,是研究区主要的有效裂缝。图8参13  相似文献   
6.
根据滨里海盆地肯基亚克盐下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特征,制备人造岩心,研究基质岩心、不充填裂缝性岩心、半充填裂缝性岩心以及全充填裂缝性岩心的应力敏感特征.实验采取气测法,实验中首先逐级增加人造岩心样品围压,然后逐级降压,稳定后测定每个压力点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分析岩心的应力敏感性.结果表明,4种岩心应力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不充填裂缝性岩心、半充填裂缝性岩心、全充填裂缝性岩心、基质岩心.随着岩心裂缝充填程度降低,岩心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增强,渗透率恢复程度降低;随着压力的恢复,基质岩心和全充填裂缝性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恢复程度较高,岩心表现为弹塑性特征,而半充填和不充填裂缝性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恢复程度较低,表现为塑性特征;随围压的增加,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呈现较好的指数变化规律.图9表6参20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期水淹层的定量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讨论水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变化特征,然后结合实际资料,对关键井储层水淹级别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与储层非均质性和流体性质密切相关的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关键井的资料建立了用于遗传神经网络学习的样本。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神经网络(GA—BP)对此样本数据库进行训练,建立水淹层定量识别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此模型对进行未知储层判别,识别水淹层,划分水淹级别。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在油田高含水期定量识别水淹层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就实时数据库的开发方法作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了实现关系型数据库与实时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的方案,具有行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中阐述了当前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开发地质学方法、测井方法、地震方法、生产动态预测方法等,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由于地下油藏的复杂性和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的空间分布十分复杂,因此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沉积微相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松辽盆地四五家子油田白垩系泉头组二段的Ⅰ—Ⅳ砂层组的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特征不很明显。在区域沉积背景、基本沉积特征及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微相标志及测井曲线形态,认为该砂层组主要为曲流河沉积,发育曲流河点坝、决口扇、天然堤及泛滥平原等4种沉积微相。优选出识别沉积微相类型的主要特征参数(孔隙度、泥质含量及砂岩百分含量),应用Bayes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各微相的判别函数,定量识别136口非取心井的沉积微相,正判率达90%以上;继而应用顺序指示模拟方法预测井间沉积微相。在136口井中抽取8口作为检验井,用上述方法重新模拟,进行抽稀检验统计,7口井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证明此预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