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油田火成岩双重介质储集层地质建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试井等方面的资料,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建立了火成岩双重介质储集层的岩相、裂缝发育带、裂缝密度、裂缝孔隙度模型;同时利用地震属性作宏观约束,在构造应力、成像测井、微地震波监测、试井等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目的层不同尺度和规模的裂缝系统模型,求取了双重介质的水动力模型-渗透率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储量计算.通过对火成岩双重介质储集层建模的研究,为车排子油田火成岩双重介质油藏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季迎春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1):110-112,176
裂缝是低渗透砂砾岩储层中的主要渗流通道,裂缝发育规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开发方案部署和油藏开发效果。在地质研究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建立双重介质模型,通过调整裂缝和基质的属性参数,研究裂缝介质的渗透率大小和裂缝延伸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该类油藏中裂缝渗透率可达基质渗透率的300倍左右;裂缝发育方向受断层影响,在断层附近100m左右发生转变,根据研究结果指导油田开发方案部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火成岩油藏受裂缝发育影响,注水提高采收率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通过建立火成岩岩相模型,基于岩心、测井及地震多尺度裂缝描述的裂缝模型,采用“岩相展布+裂缝模型”双重约束,建立高精度缝洞双重介质地质模型,准确描述储层与裂缝分布。以此为基础结合渗流规律,利用机理模型流线模拟指导注采井网设计,再利用三维数值仿真模拟进一步优化注水开发方案,形成一套缝洞型火成岩油藏注水开发方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应用于大港枣园油田枣1508区块,现场初步实施后,稳产期超过1.5a、综合含水维持在5%,采收率预计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研究成果对类似火成岩油藏效益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藏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模型、岩石物性参数模型和流体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所使用的三维地质模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充分应用油藏地球物理学方法 ,可以提高所建地质模型网络节点参数的准确程度。文中给出一些实例 ,利用地震均方根振幅剖面精细解释断层、恢复古应力场进行层面曲率分析、计算破裂值的平面分布来判断地质体的破裂程度从而建立构造模型 ;采用三维地震相干切片技术和多参数约束反演技术 ,定量地建立岩石物性参数分布模型 ,并解释单砂体骨架空间分布 ,建立单砂体骨架模型 ;利用地震连井剖面 ,综合测井、地质资料 ,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模式识别技术 ,对地震属性与油气藏关系进行聚类分析 ,建立流体模型 ,可以确定油、气、水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区探明的碳酸盐岩油藏以裂缝性油藏为主,裂缝发育和分布规律复杂,传统的建模方法很难描述清楚裂缝网络的非均质性和不连续性,导致该类油藏采收率和采出程度较低。以车古201潜山复杂裂缝性油藏为例,综合应用岩心、成像测井、野外露头、常规测井、地震反演等数据,在分析裂缝发育规律基础上,采用最先进的离散裂缝网络(DFN)建模技术建立了大、中、小不同尺度的裂缝网络模型及岩块系统的物性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符合油藏的实际地质情况,较好地体现了裂缝性储层的特征,探索形成的裂缝性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同类油藏的建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动单元的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让纳若尔裂缝孔隙性碳酸盐岩油田Г北油藏储集层类型复杂多样,根据孔隙类型及其组合方式和不同孔隙组合的孔渗关系,将储集层划分为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和裂缝型4种类型,并实现了储集层类型的测井识别。孔洞缝复合型和裂缝型同类型储集层之间动用程度差异小,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同类型储集层之间动用程度差异较大,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储集层动用的难易程度,优选了影响储集层动用程度的关键参数,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为:储集层品质指数、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总渗透率、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之比;孔隙型储集层为:储集层品质指数、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和基质渗透率。综合考虑基质和裂缝建立双重介质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以关键参数作为聚类变量,利用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技术,将4种储集层类型划分为6类流动单元。建立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表征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剩余油研究结果,Г北油藏2013年投产8口井,初期日产油为周围老井的2.3倍。图12表5参10  相似文献   

7.
储集层多尺度裂缝高效数值模拟模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储集层复杂裂缝多尺度特征与现有裂缝数值模拟方法不匹配的问题,建立了多尺度裂缝高效数值模拟三重介质混合模型。模型对多尺度裂缝进行分级处理,对导流能力强、跨度广的大尺度裂缝,采用离散裂缝模型进行显性表征;对导流能力较弱、跨度窄的中尺度和小尺度裂缝,采用传统连续介质模型分别进行双重介质等效和基质增强等效,并提出一套与非结构化网格相适应的形状因子、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属性等效方法。基于商业模拟器及矿场实际井资料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模拟多尺度复杂缝网发育的储集层,与传统连续介质模型和离散裂缝模型相比,模拟效率能大幅提高,同时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具有沉积类型丰富、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等特征,造成现有单一油藏研究与管理方法无法满足认识油藏非均质特征的要求,给油藏的开发和管理带来较大难度.以盐家油田盐22块为例,探讨了油藏描述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的一体化研究方法,根据建立的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基质地质模型.利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等资料建立了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通过统计学粗化方法得到了双重介质模型所需的属性参数.最后,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历史拟合过程完善地质模型.生产实践表明,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可较好地利用各种动、静态资料综合反映油藏地质特征,从多角度加深对油藏的认识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特点,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油藏动态以及露头等资料,分析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成因及发育特点,确定构造应力场和断层的分布为该油田储集层裂缝发育的2个主控因素。将构造应力场与断层分布相结合模拟离散裂缝网络,预测裂缝分布趋势。通过地质特征对比以及动态资料验证,优选出C油田的离散裂缝网络(DFN)。以离散裂缝网络(DFN)为平面约束条件,以井点岩心统计裂缝几何形态为"硬"数据,计算出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三维分布,并建立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模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渗透率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孟  闫国亮 《测井技术》2012,36(4):329-335
讨论单重孔隙介质和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模型的发展,分析渗透率建模面临的问题:建模理论研究缺乏,至今没有提出统一的模型,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模型亟待发展。单重孔隙介质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好,但仅有孔隙度不能建立精确的渗透率模型,还需考虑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参数。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可分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2个方面研究,它们之间的耦合是渗透率建模重点考虑的问题。提出应用分形理论和成像测井有望提高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模型的建模精度。渗透率建模发展方向是三维数字岩心技术和激发极化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库车坳陷克深2气藏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针对低渗透或致密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的地质建模多局限于定性或半定量研究,通常的做法是将裂缝当做基质渗透率的增加因素来考虑,因而无法体现裂缝发育的方向性、不均一性,也无法描述连续合理的变化趋势。为此,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2气藏储集层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裂缝-孔隙型砂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将地质、地震、测井等手段综合一体化的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野外露头数据,以区内夹层分布为切入点建立岩性模型,并进行相控参数建模;再通过构造曲率法对该区裂缝的发育区带进行预测,并用其约束裂缝参数建模,从而建立了克深2气藏裂缝性砂岩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实际运用效果证明,该方法所建模型符合地质认识规律,可量化储层参数,适用于裂缝-孔隙型油气藏评价阶段稀井网条件下的地质建模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定量表征孔渗和饱和度的三维空间分布是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为建立可靠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模型,以扎格罗斯盆地F油藏为原型,研究并提出了沉积相耦合岩石物理类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井-震联合建立沉积相模型;再以沉积相控制建立孔隙度和岩石物理类型三维分布模型;然后基于岩石物理类型控制下的孔渗关系数学模型和饱和度数学模型,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渗透率和饱和度三维分布模型。模型检验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可靠,为F油藏的有效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可为该类油藏的地质建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预测井间储集层参数的相控模型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后期成岩作用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砂岩储集层物性与沉积微相之间关系密切。据此,针对砂岩储集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研究砂岩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分布,提出建立井间储集层参数模型的相控模型法,勘察质是进行带地质约束的井间参数预估,即由井间沉积相地质信息提取储集层参数软信息,增补井间约束条件,与井点数据共同预测井间储集层参数。该方法适用于井控不足情况下的储集层描述。  相似文献   

14.
肯基亚克油田位于滨里海盆地的东缘,该油田石炭系油藏是一个以裂缝、溶洞为主的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划分为三类:裂缝-孔隙-孔洞型储层、孔隙-孔洞型储层、微裂缝型储层。由于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溶洞发育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如何建立裂缝、溶洞储层地质模型一直都是较为关注的难题。此次首先通过描述储层的沉积分布特征,确定了地质模型的框架;通过对岩心与测井数据的分析,确定了不同孔隙度范围内微裂缝与溶洞分布规律,并利用密度孔隙度和基岩孔隙度做裂缝和溶洞的定性描述;在对井间储层预测与地质建模时,运用了地质统计学原理,对不同类型的储层选取了不同变程,这样确保了不同类储层预测的精度,并采用条件模拟方法,建立了孔隙度模型。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密度孔隙度、钻速、岩心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并运用地质统计学技术建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分布模型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突出,相对于沉积相变对储层所造成的影响,后期成岩与构造运动对储层的改造更重要,裂缝的发育特征常是影响这类储层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常规描述储层性质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难以确切描述该类储层的性质。在评价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时,将裂缝破碎带作为优质储层研究对象,以裂缝孔隙度作为储层评价关键参数,是研究裂缝性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分布规律的重要途径。在裂缝孔隙度建模过程中,构造裂缝孔隙度的空间结构信息是建模的关键,在建立地震属性与裂缝的相关性基础之上,使用地震属性构造了裂缝孔隙度的空间结构参数。生产数据表明,地震分频属性能够在整体上指示裂缝孔隙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可以用来构造裂缝孔隙度的变差函数,但该属性不能定量给出裂缝孔隙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不能用于辅助参数进行协同计算。将地震蚂蚁体数据和通过成像测井校正的单井裂缝孔隙度解释数据共同作为模拟裂缝孔隙度模型的输入参数,使用协同建模的方法建立裂缝孔隙度的空间分布,从而定量评价了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孔隙度的空间展布规律,为数值模拟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是以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古岩溶型储集层,储集层非均质性极为严重。为制定试验区稳油控水综合治理方案,运用地震方差体技术、云变换技术、岩溶相控建模技术等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资料,通过构造建模、岩溶建模、属性建模、裂缝分析及模型分析筛选开展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改善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随机建模方案,为该区油藏精细描述和数值模拟提供了合理的地质模型。随机模拟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有利储集层与构造高部位存在一致性,且储集体的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及岩溶作用有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值均较低,分布具有随机性,整体表现为北东高,向南变低的趋势,由浅到深随井数减少不确定性增加,图9参16.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建模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成岩作用强、裂缝普遍发育,其储集层建模与中高渗透砂岩油藏不同,应包括结构模型、参数模型及裂缝分布模型三部分,其中裂缝分布模型是建模的重点。在储集层结构模型的建立中,划分储集相带不仅要研究沉积相、微相,而且要研究成岩作用;在参数模型的建立中.应充分利用结构模型、储集相带的研究成果作为控制条件。应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储集层参数模型;在裂缝模型的建立中,应在岩心观察、测井识别的基础上,采用构造应力场模拟技术来预测裂缝的分布.建立储集层裂缝模型。三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储集层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的空间非均质特征。图6参20  相似文献   

18.
地质模型通常是根据地质信息,利用地球物理和岩石物理资料来建立.为了建立准确的碳酸盐岩油藏(伊朗海上油田)模型,不仅利用了地震和测井数据,也结合了该油田现有99井次的试井数据.在试井解释过程中观察到了许多特征,如封闭断层、水层、裂缝和分层系统,其中某些特征只能利用压力瞬态数据来识别,如地震数据中观察不到的一条封闭断层在试井曲线上则可识别.除了识别构造特征外,试井解释得到的渗透率数据也可用于绘制渗透率等值线图,而不再采用岩心分析得到的渗透率数据.试井得到的渗透率是泄油区域的有效渗透率,而岩心分析得到的渗透率并不能代表非均质油藏的渗透性.利用非稳态压力分析结果建立油藏模型,可以提高碳酸盐岩油藏建模的准确性.图6表1参8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涪陵地区沉积相带的展布规律、地质构造特征和已知井的钻井资料及试气情况的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目的层大安寨段具有低孔低渗、高产气、裂缝发育的特点。采用叠后及叠前地震资料开展的裂缝型储层研究结果,进而对大安寨段进行裂缝预测。通过对比各种方法取得的实际效果,从中优选出蚂蚁追踪技术和基于叠前各向异性的裂缝检查技术,能够为该区裂缝的综合描述和寻找裂缝发育带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岩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查干凹陷苏红图组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类和粗安岩类为主,通过测井交会图可以较好地识别出不同的岩石类型。根据火山岩的岩相标志及地震剖面特征,结合单井相划分,确定查干凹陷主要发育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不同的岩相发育不同的岩石组合。钻井资料揭示,研究区苏二段火山岩的物性好于苏一段,苏二段为中低孔特低渗透储层,苏一段为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其储层物性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勘探实践证实,查干凹陷火山岩的油气成藏特征主要表现为近源聚集、有利火山岩岩相带与断裂带联合控藏;研究区乌力吉构造带与中央构造带为临近生烃中心的圈闭发育带,由于其断裂发育,不仅改善了储集空间,而且沟通了烃源岩,是查干凹陷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