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2009年中国石油首次在该地区成功的钻成了井深6596m的中亚地区第一口最深的超深探井,并在5800-6596m发现了重要的油气层。该井的油气层地下温度为147℃以上、压力为135Mpa,钻井使用的泥浆密度高达2.43g/cm3。该井在钻井中解决了:(1)高温、高压下,盐膏层塑性流动引起的卡钻难题;(2)压力系数为2.35-2.36的盐水层的钻井安全问题;(3)147℃高温(5703m)、134-135Mpa高压(5841m)条件下2.29-2.43g/cm3高密度水基泥浆的稳定性维护;(4)5″尾管悬挂器与7″套管小间隙条件下下入与座挂安全;(5)超深井小井眼段使用钻头偏心扩眼问题;(6)高温、高压小井眼条件下测井;(7)小井眼、小井段、小间隙、超深条件下的固井等7项世界级工程难题,对于高温、高压、超深井钻探技术的发展,对于该地区高温、高压、超深环境下的油气藏的地质研究和开发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乌兹别克斯坦费尔甘纳盆地卡拉吉达构造带主要目的层为N1下部和E上部,深度为5 700~6 500 m,具有高压(地层压力系数在2.2左右)、高产(产量超过500 t/d)、高含硫(5%~6%)、高盐(5%~27%)、超深的“四高一超”的特点,事故多发生在盐层和盐下油气层段.研制出2套抗温分别为150~180℃、180~200 ℃的超高密度聚磺复合盐水钻井液体系,密度可在2.0~2.4 g/cm3范围内调节,具有好的悬浮稳定性和流动性,在抗温达180~200℃的体系中使用了单剂抗温可达200℃的磺酸盐抗盐降滤失剂DSP-2和抗温可达240℃的超小分子高温高盐聚合物降滤失剂PFL-H;同时提出了2套体系的现场配制、维护处理的技术措施和工艺流程,现场操作性强.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2套体系都能满足该油田深层高温高压盐膏层、高压盐水层井段的钻井施工.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费尔甘纳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含油气特征,针对该地区油气储层埋藏深(6 000~6 800 m)、井底温度高、压力高、酸性气体含量高、含盐量高等地质条件给钻井、固井和井控安全带来的系列问题,结合该地区以往钻井中无一钻达目的层工程报废遇到的困难,开展了钻井提速综合配套技术、复杂地层钻井液技术、深井超深井固井技术、“四高一超”井井身结构优化、井控技术等专题研究及现场应用,攻破了高温(140 ℃)、高压(144 MPa)、高密度钻井液(2.42 g/cm3)条件下的钻进、测井、下套管及固井等技术难题,成功地钻成了吉达3井、吉达4井2口井,其中吉达4井完钻井深6 596 m。形成了系列的钻完井配套技术,为以后费尔甘纳盆地深井超深井安全顺利钻进提供了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石油首次在该地区成功的钻成了井深6596m的中亚地区第一口最深的超深探井,并在5800-6596m发现了重要的油气层。该井的油气层地下温度为147℃以上、压力为135Mpa,钻井使用的泥浆密度高达2.43g/cm3。该井在钻井中解决了:(1)高温、高压下,盐膏层塑性流动引起的卡钻难题;(2)压力系数为2....  相似文献   
5.
吉达3井、吉达4井是中石油海外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内的费尔甘纳盆地上所钻的2口探井,这2口探井φ244.5mm技术套管固井面临长封固段、大温差等技术问题,针对这些固井难点,通过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解决了φ244.5 mm套管固井施工风险大、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并且形成了费尔甘纳盆地长封固段、大温差技术套管固井的配套技术,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