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中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沥青成因与油气成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和技术,深入研究了川中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中高演化沥青的成因类型、形成期次和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包裹体及构造演化特征等,恢复了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成藏史。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龙王庙组储层中沥青均来自于下寒武统烃源岩,沥青成因类型多样,以热裂解成因为主;(2)沥青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氧化水洗型沥青的形成,第2阶段为沉淀型沥青的形成,第3阶段为热裂解成因沥青的形成;(3)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先后经历了5期的油气充注,包括2期液态烃的充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干酪根裂解气的充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原油裂解气的充注以及喜马拉雅期圈闭改造调整阶段干气的充注。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奥陶系溶洞系统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大量露头实测和卫星影像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奥陶系溶洞系统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根据溶洞系统成群、成层状分布特征,提出了溶洞群的观点。并以溶洞充填物为主要依据,将研究区内溶洞群分成碎屑物质充填型和热液矿物充填型两大类。平面上,溶洞群是多个单一溶洞系统的组合,溶洞主体呈雁列式排列,溶洞系统中的缝、洞连片分布形成统一整体,其中,单个溶洞以岩溶管道和厅堂2种形态为主;纵向上,溶洞群由多个单一溶洞成层状有规律地分布,多级次裂缝沟通了不同溶洞主体,其中单个溶洞主体形状以圆形、椭圆形和扁豆状为主。在此基础上,综合溶洞系统宏观特征及分布特点、充填物岩石学特征、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和87Sr/86Sr值等多种因素,明确了研究区溶洞系统充填期次,得出溶洞系统的分布受控于古气候、溶蚀沟道和断裂系统,其中,古气候是溶洞系统发育的基础,而溶蚀沟道和断裂系统对溶洞发育的后期改造起重要作用,且以断裂系统控制为主。为此,提出了断裂系统控制下溶洞系统发育的2种过程模式,以期为塔北覆盖区溶洞型岩溶储层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训练图像的制作是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用于储层建模的必要步骤。目前,古岩溶系统建模研究中训练图像的制作方法相对较为缺乏。为此,提出了一种以GoogleEarth影像数据为基础的古岩溶系统训练图像制作方法。综合GoogleEarth影像和野外露头资料对比研究,可得到溶洞、溶蚀沟道分布位置及大小,溶蚀洼地分布、断裂—裂缝系统的位置及规模等,将采集到的定量化GoogleEarth影像原始数据,用相关算法分析处理;其中,趋势面分析得到地貌面,椭球体方程得到溶洞特征,从而可得到用于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的古岩溶系统训练图像。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齐格布拉克组发育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古老地层,它的形成时代老,埋藏深度大,后期改造强烈,储层成因控制因素复杂。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150个薄片分析表明,齐格布拉克组发育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混积岩4种类型,比例分别占30%、25%、30%和15%。齐格布拉克组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原生孔、次生孔和微生物岩相关孔)、溶洞和裂缝(构造溶蚀缝和缝合线)3种类型。68个露头和岩心样品测试揭示,微生物白云岩孔隙度集中分布在2.5%~3.5%之间;晶粒白云岩中晶间孔隙和溶蚀孔洞发育,孔隙度分布在2%~4%之间,最大的可达9%,且晶体越粗,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好;颗粒白云岩中溶蚀孔洞发育,孔隙度分布在2%~3.5%之间,部分可达7%。在此基础上,综合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数据,认为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储层的主要贡献者,埋藏阶段构造-热液溶蚀作用对储层保存和再改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高石梯东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结合区域地质研究,通过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对研究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石学、成岩作用类型及序列展开系统研究,明确了储集空间特征,探讨了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以白云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包括叠层石、球粒岩、凝块石和泡沫绵层白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灯四上段、灯四下段和灯二段,储集空间类型以发育窗格孔、空腔溶洞、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铸模孔为特征,优质储层段孔隙度一般在1%~6%之间,渗透率一般小于1×10-3μm2。微生物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原始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原始沉积岩石中的微生物结构决定了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是储层是否发育的关键因素,建设性成岩作用包括早期微生物白云石化作用、埋藏溶蚀作用与岩溶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过度白云石化作用和硅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热液特点及其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普遍,为弄清其对该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分析了该盆地碳酸盐岩中热液活动产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发现该区热液普遍具有贫镁离子、富含CO_2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该区热液活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发现热液流体成分是这一改造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热液流体富含CO_2,沿断裂带通道附近溶蚀作用强烈,发育大小不等的溶蚀孔洞,形成规模较小但孔渗性很好的优质储层;②热液流体自身镁离子含量很少,虽然通过溶蚀寒武系白云岩能获得部分镁离子,但热液白云石化作用规模较小;③富含CO_2的热液流体溶蚀围岩形成优质的溶蚀孔洞型储层,其分布明显受到断裂的控制;④热液白云石化作用主要表现为鞍形白云石充填溶蚀孔洞,以及在断裂附近热液活动导致白云石晶体重结晶或过度生长,堵塞已有的孔隙,总体而言是一种破坏性成岩作用。该成果可以为该盆地深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Fortran强大的科学计算能力的特点和C++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首次利用C++为石油领域最新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Snesim)开发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界面,并将Fortran语言编写的Snesim封装为动态库(DLL),利用界面直接调用动态库,完成C++与Fortran的混合编程,使得Snesim方法人机交互简单易行,克服了Snesim方法人机交互方面的弱点,同时弥补了目前商用软件没有Snesim的缺陷。方便了Snesim在石油行业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多点统计学由于其算法的限制,不能很好再现连续河道形态,其关键是在抽样过程中随机性较强,导致河道连续性中断.提出了将随机游走过程应用于多点统计建模的新方法.通过随机游走产生河道主流线,并利用河道主流线约束多点统计预测,克服多点统计随机抽样导致的河道不连续性问题.从实际建模效果看,基于随机游走过程与多点统计的耦合建模方法较...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改进的二维随机游走过程基础上,结合已有的Fluvsim算法中的河道剖面形态假设,提出了适用于河流相的随机游走过程三维建模算法。通过用GoogleEarth对现代沉积卫星图片相关参数的测量,结合相关的河道深度的经验参数建立了储层沉积模式数据库,得到了随机游走过程的三维模拟结果,并与实际的构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此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0.
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岩溶发育期次的确定一直是国内外岩溶储层地质建模技术面临的难点。由于现有的岩溶期次判别方法多以暴露特征作为依据,但岩溶作用形式多样,热液等流体活动发生的岩溶作用因缺少暴露标志难以判别。为此,提出一种综合充填物的碳氧同位素判别充填期次和包裹体均一温度判别流体活动期次的岩溶期次判别新方法。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奥陶系大量露头资料为基础,进行碳氧同位素测定和包裹体信息分析。利用盐水包裹体测温得到均一温度分布的统计规律,进而得到平均均一温度值,建立按成岩流体活动期次标准划分的平均均一温度直方图。采用碳氧同位素值建立δ13C—δ18 O交会图,根据岩心组合及其切割关系,划分不同充填期次值的分布范围,建立碳氧同位素判别图版。综合碳氧同位素图版和包裹体均一温度图表,进行古岩溶发育期次的判别。将建立的图版应用于哈拉哈塘奥陶系进行岩溶期次的判别,得出哈拉哈塘奥陶系共发育5期岩溶。该结果可与区域地质背景及地震资料解释下的结果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