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断层垂向封闭模式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在深入研究断层垂向封闭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断层垂向封闭的三种地质模式,并利用断层面压力、断移地层的砂泥比值和断层填充物与围岩声波时差的相对关系,分别研究了三种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断层垂向封闭性。实例应用表明,这些方法用于研究断层垂向封闭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断层侧向封闭性的粘土涂抹势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深入分析粘土涂抹成因及其发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粘土涂抹势与断层侧向封闭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一套利用粘涂抹势研究断层侧向封闭性的方法,并将春应用于松辽盆地三站气田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的侧向封闭性研究中,其研究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该气田内气水分布规律,表明该方法对于断层侧向封闭性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泥质岩封盖油气门限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泥质岩盖层孔隙直径随埋深而减小,只有当其减小到等于或小于油、气分子直径时,泥岩盖层方能对任何相态的油气构成完全封闭,达到封盖油和气的临界点。根据油气分子直径和泥岩盖层孔隙直径随埋深呈函数变化的关系,可分别求出泥岩封盖油和气的门限深度,再根据地层厚度与沉积速率求出对应的门限时期。据Φm=54.74exp(-0.0009354z),K=0.136(Φe)4.4/(SWB)2r=√8K/Φ的关系,求出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泥质岩盖层的封油门限深度为2500~3000m,封气门限深度为5000~5200m.这里所强调的是临界门限,并不排斥在未达到封盖门限深度的情况下,仍能依靠毛管压力、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烃浓度对油气的有效封盖。  相似文献   
4.
乌尔逊凹陷南二段主要成藏期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油气势能场理论 ,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现今油气运聚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 ,并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 ,对其主要成藏期的油气运聚特征进行了恢复。乌尔逊凹陷南二段主要成藏期为伊敏组沉积末期至青元岗组沉积早期 ,该时期凹陷内油气运聚特征与现今相似 ,只是运移范围略小于现今时期 ,这表明乌尔逊凹陷南二段各地质时期的油气运聚特征具有继承性 ,有利于油气的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   
5.
致密砂岩气成藏形成过程受到砂岩储层低孔、低渗特点的控制,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在某一上限值以下的储层中才会形成大面积低丰度的致密砂岩气聚集,但这一界限值一直缺少公认的标准。通过收集国内外典型致密砂岩气藏实测储层物性数据,经过统计分析,研究致密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分布规律,总结致密物性的形成原因和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典型致密砂岩气藏常规测试渗透率有超过80%的数据点小于0.1×10-3 μm2。经过校正的原地渗透率值比常规渗透率低一个数量级。据此可以用常规渗透率0.1×10-3 μm2作为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上限,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统计全球致密砂岩气藏数据,认识到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环境多样,深度跨度大,地质年代差异大。构造活动、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形成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但在各个盆地具体表现各有不同。通过气源、构造活动强度和储层致密程度可以圈定致密砂岩气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分析断层眚向封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层眚向封闭形成有利深度的概念,并建立了利用作用于断裂带正压力与泥岩弹性极限和强度极限相等来确定形成断层垂向封闭上、下限深度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汪家屯气田一些重要断层垂向封闭性的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研究油气在地下沿断裂渗滤散失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层剥蚀对油气沿断裂渗滤散失的影响,建立了地层剥蚀对油气沿断裂渗滤散失影响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层剥蚀使油沿断裂渗滤散失量增大,而使气沿断裂渗滤散失量减小。这一结果符合影响油气沿断裂渗滤散失各因素随埋深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效气藏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一个地质储量为5336.52×108m3、含气面积为4054.6km2的大气田,同时也是一个低丰度储量、开发难度大的气田。对该气田低效形成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储集体内部非均质性强,平缓构造背景导致气柱高度小,因而气层连通性变差,异常低压使天然气穿透流动能量不足,这些是导致气藏低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乌北南二段输导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输导层内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形态特征,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划分为汇聚型、发散型和平行型3种形式.通过乌尔逊凹陷北部南二段输导层特征分析,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利用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研究原理和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北部南二段输导层各地质时期的油气运移优势路径进行了研究.得到该区各地质时期南二段输导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分布具有相似特征,主要有5个汇聚区,以苏1井、苏21井和乌8井汇聚区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密度大,苏21井汇聚区位于生烃灶的边部,苏1井和乌8井汇聚区位于生烃灶内,有利于油气的运聚成藏.西部两个汇聚区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密度小,且位于生烃灶之外,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该区目前的工业油气流井不是分布在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江聚点处,就是在其优势路径上,这是该区南二段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西斜坡水动力场演化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地下水物理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Basin2盆地模拟程序恢复了研究区地下水演化历史,探讨了地层水动力场演化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在地质历史时期的运移方向和强度是不断变化的,在压实水阶段西部斜坡区水动力场促进了油气运移,在淋滤水阶段则阻碍了油气运移并使原油稠化,压实水和淋滤水运动碰撞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