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为了研究和分析玄武岩纤维增强金属内胆压力容器在自紧作用下的容器性能,以工作压力为35MPa的玄武岩纤维增强绕复合材料气瓶为研究对象,依据经典网格理论建立气瓶有限元模型,分析自紧工艺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气瓶应力大小及分布影响,根据《DOT-CFFC》标准,提出最佳自紧压力。研究表明:自紧后,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气瓶纤维层在35MPa工作压力下的应力强度明显高于自紧前,气瓶纤维强度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在60~80MPa工作压力下随着自紧压力增加,气瓶内衬的最大Von-Mises应力减小,内衬受力降低,纤维层最大Von-Mises应力增大,纤维增强作用提高;当自紧压力为64.89MPa时,气瓶的承载性能最佳,此时气瓶的内衬承载能力和纤维层利用率比自紧前分别提高了37.63%、33.22%;爆破压力下自紧压力不影响气瓶内衬和纤维层应力大小。该研究成果能大幅提高玄武岩复合材料气瓶的承载能力,有助于天然气汽车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发动机电控系统及标定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控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电喷发动机的优化标定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首先介绍ECI电控系统的组成,然后对标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消减压缩天然气(CNG)公交车高压管路的共振隐患,提高管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CNG公交车高压供气管路实际布局及约束特点构建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了管路约束位置模态分析,然后基于平均驱动自由度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管路模态结果做出了评价,得出了针对管路约束位置的优化方案,并对比研究了优化前后的管路振动属性及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优化后的高压供气管路第1、2、3阶次的固有频率与发动机各工况转速激励频率不接近,管路发生共振的可能性极小;②管路其余阶次的固有频率都不在发动机各工况转速激励频率范围内,完全避免了管路共振;③优化后各约束位置的振动传递力有了明显减小。结论认为,该管路约束位置布局优化方案对控制CNG公交车高压供气管路振动特性、提高管路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商用车销售量作为商用车产业的评价指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定量分析,研究GDP、固定投资额、公路里程、城镇化率和石油消费量等因素与商用车销售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上各因素均与商用车销量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影响程度十分接近,这5个影响因素同时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聚焦于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天然气汽车产业因此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急需围绕我国现实基础及战略目标开展天然气汽车未来发展走向的研究工作。为此,基于资源禀赋、战略安全、减排目标及产业技术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天然气汽车的未来发展定位、趋势以及面临的瓶颈,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清洁交通技术发展路线,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天然气等替代能源汽车协同发展的格局;②中长期内,天然气汽车仍将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③LNG商用车将是天然气汽车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小城市CNG汽车的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高;④我国天然气汽车产业目前还存在着政策不合理、标准不健全、续驶里程短、网点不完善等瓶颈。基于上述背景,提出以下建议:①明确发展地位,转变发展观念,完善政策扶持;②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强化技术创新;③推广高承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天然气气瓶;④依托现有加油站资源,支持建设各类综合能源补给站,完善重点区域网点覆盖。  相似文献   
6.
“双碳”背景下,天然气产业与氢工业融合发展将势在必行,天然气与氢气同属气体能源,两者在产业链及生产制备—储运—利用等相关技术上存在交集,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可行性。为此,通过研究天然气和氢气的制备及储运基础技术、储存—运输—加注等环节技术革新和管制放松的产业融合理论,构建了产业融合模型,结合川渝地区产业基础优势,提出了天然气产业与氢工业融合协调发展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依托川渝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积极发展天然气制氢业务;(2)依托该区天然气管网优势,重点突破天然气管网掺氢运输,适应后期规模化用氢需求,降低终端成本,逐步“西氢东输”;(3)依托天然气装备制造优势,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超高压及低温液氢储运装备;(4)依托该区庞大的加油、加气站群,改扩建站点,合理布局具有加氢功能的综合能源补给站;(5)依托该区巨大的天然气消费需求,稳步推进混氢天然气在交通、民用和工业领域的示范应用。结论认为,川渝地区天然气产业与氢工业融合协调发展将助力低碳清洁能源体系的构建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能够为中国的天然气产业与氢工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川渝实践样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