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富林洼陷经历了沙四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两个断陷旋回期及馆陶组-第四系的拗陷期,第三系发育四种类型的沉积体系。该洼陷面积小,沙三段烃源岩埋藏浅、成熟晚、生烃量有限,油气勘探难度大。通过解剖已发现油气藏的形成过程,把洼陷的构造发展史,沉积史、有机质热演化史及油气运移史和油气的成藏历史紧密结合起来,找出油气的生成和运移与圈闭发生发展在时空间的配置关系,进而总结出油气的成藏条件及其聚集规律,并指出了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孤北地区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孤北地区沙三段下亚段低渗透油藏老井测井系列不配套、钻井泥浆使用不当等造成储层识别困难,结合取心井资料对测井资料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确定了储层定量划分标准,量化了孔渗饱参数,为该低渗透油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1 开采特征(1)初期产能较高 ,产量递减快。孤北 35块仅有油井7口 ,采油层位为Es3 下 ,平均单井有效厚度为 8 0m ,初期单井日油能力 2 1 3t,含水 14 6 % ,平均单井有效厚度为8 0m ,平均单井采油指数 0 37t/d·MPa·m。其中自喷井 4口 ,单井日油能力 2 3 3t,含水 13 8% ,抽油井  相似文献   
4.
1.JSZ-18井下双重震源的工艺原理 JSZ-18井下双重震源是一种以高压水流冲击推动滑块滑动和水力振荡产生双重振动的井下大功率振动发生器。JSZ-18井下双重震源连结在油管下端,对准水井注水层位或油井生产层位,并通过水力锚或封隔器将  相似文献   
5.
断块油藏蒸汽驱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岛油田孤气九是具有边底水的断块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存在着产量递减大,油层压力下降快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断块剩余储量,增加采收率,拟转为蒸汽驱开采方式,本文在建立该断块油藏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蒸汽驱开发进行论证,为该断块实施汽驱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林洼陷中生界火山岩,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的火山岩岩性岩相、中生界顶面不整合结构及其测井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林洼陷下白垩统蒙阴组—西洼组主要发育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安山玢岩;火山岩相可分为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次火山岩相,可识别出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火山岩岩相组合可分为溢流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4种类型;中生界不整合由下至上表现为规律的岩性变化,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明显。基于测井响应,研究区及邻区未取心井可利用测井曲线识别火山岩岩性岩相并确定中生界不整合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油气在烃源岩中的初次运移和在储集层中的二次运移是油气运移过程中连续而特点不同的两个阶段。富林洼陷油气从烃源岩中排出的主要动力是压实作用。富林洼陷排烃门限为2250~2600m,排烃时间从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开始。沙三段的砂层、沙三段底部的不整合面和断层面是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输导层,油气围绕着生烃中心向周围次洼及其相邻的隆起地带运移。  相似文献   
8.
孤岛油田西南缘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地质结构及沉积特征,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有机地化分析测试技术对其成藏条件、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油源平面分带性和输导体系差异性的控制,孤岛油田西南缘发育渤南型断阶输导—网毯汇聚和孤南型砂体输导—网毯汇聚2种油气成藏模式,前者控制了该区西南部的油气成藏,后者控制了东北部的油气成藏,而中部地区的油气成藏受2种模式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9.
PTI-5000精细过滤器是针对目前各低渗漏油田对注入水的高标准要求而设计,采用316L不锈钢金属纤维滤芯,使其更耐腐蚀,使用寿命可长达15年,综合成本低,过滤芯采用折叠式结构,使其过滤面积增大,在处理同等水量的情况下,效益增加;过滤精度高,悬浮物颗粒直径能达到0.5μm 以下。整个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全自动控制,自动反冲洗能够使滤芯再生,不必每年更换或增添滤料,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10.
柴北缘西部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恢复剥蚀过程和剥蚀量对研究沉积盆地的埋藏史、构造演化史、热史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柴达木盆地北缘西中生界曾遭受剥蚀,剥蚀量大小关系到对整个柴北缘油气勘探潜力的正确评价。重点采用地震剖面法、镜质体反射率,结合物质平衡法、声波时差法等多种方法,估算了柴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恢复了柴北缘主要烃源岩成熟化过程,结果表明:柴北缘的油气运聚成藏事件主要发生在第三系沉积过程中,在此前没有大规模的生排烃和油气运聚藏事件发生,由此得出柴北缘具有较大油气资源潜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