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芬顿(Fenton)试剂的催化氧化性对焦化废水进行初步的处理,使其CODcr值除去率达80%以上,再用活性炭进行深度处理,使其CODcr值<40mg·L-1,总除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
焦化废水的絮凝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絮凝沉淀的方法对焦化废水进行预处理,将CODcr由3880mg.L^-1以上降低到1760mg.L^-1左右,再采用载银活性炭/过氧化氢进行催化氧化,实现对废水处理。通过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催化氧化过程所需的时间和药品用量。  相似文献   
3.
木质素的提纯及其在脲醛树脂胶粘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连续浸提和半纤维素酶处理方法,从工业碱木质素(M1)中脱去糖类物质后得到纯度不等的木质素样品M2和M3,同时进行木质素脲醛树脂的制备。结果表明,木质素经过抽提和酶处理后得到木质素M3其纯度为97%,当其添加量为甲醛和尿素总量的35%时,合成的胶粘剂的粘结性能优良,具有资源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四氯化钛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来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经X-射线衍射(XRD),透身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得出在相同的干燥方式及不同的热处理温度下,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二氧化钛粉体为纳米级的二氧化钛粉体。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溶胶-凝胶法制得的二氧化钛粉体晶型明显地从非晶型过渡到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合晶型,再过渡到金红石型。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二氧化钛粉体,将其用于焦化废水的光催化氧化.当热处理温度为60 0℃时,得到的二氧化钛混合晶体平均粒径为65 nm,其中金红石相占2 1 .3% ,实验研究表明,该混合晶体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用该混合晶体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工艺为:每1 0 0 m L废水中加入0 .4g纳米二氧化钛混合晶体,在阳光下照射4h,CODcr值去除率可达5 0 %以上.  相似文献   
6.
载银活性炭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静  曾祥钦  李蕾 《煤炭转化》2004,27(2):69-71
通过对不同金属负载在活性炭 ( AC)上的催化性能研究 ,确定银负载在活性炭上后具有突出的催化性能 .在焦化废水的处理中 ,用载银活性炭作催化剂 ,30 %的 H2 O2 作氧化剂 ,室温下进行回归正交实验 ,得出了实验回归方程 ,并找出了最佳的实验条件 ,即每 1 0 0 m L焦化废水需用Ag- AC1 .5 g,H2 O2 3 m L,p H=3,CODcr值去除率在 85 %以上 .  相似文献   
7.
通过Mannich反应使木质素胺化改性合成了阳离子木素胺,并用元素分析仪测定试样的含氮量,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测定试样的改性率。该法测定结果直观、稳定、可靠,且与试样含氮量的测定结果一致。另外通过对硫酸盐木质素及其改性产物的红外光谱研究,对木质素的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木质素对煤基活性炭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木质素与煤粉混合物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活化温度为800℃,升温速度为5℃/min~10℃/min,活化剂与原料比为1∶1~2∶1,木质素占原料质量比为50%~70%时,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活性炭样品,通过对该活性炭性能的研究及使用热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了木质素改善煤基活性炭的原因,为木质素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煤基活性炭性能的提高寻找到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造纸废液中提取的磺化木质素进行改性,探索其作为缓蚀剂的可行性。研制了缓蚀剂GL2。采用失重法对GL2在1.04mol/L硫酸溶液中的缓蚀效果进行测定,并与六偏磷酸钠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GL2对抑制1.04mol/L硫酸溶液中氏钢的腐蚀有较好的效果。当缓蚀剂用量为40mg/L时,GL2对A3钢的缓蚀率为87.6%,缓蚀效果优于六偏磷酸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有机试剂包裹粉体磷酸一铵的接触角和防潮效果之间的关系,探索利用接触角筛选粉体磷酸一铵包裹型防潮剂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油酸、单硬脂酸甘油脂、十二胺、固体石蜡、硬脂酸和十六醇对磷酸一铵粉体进行包裹,采用Washburn动态法测量接触角,用吸湿速率间接表征防潮效果。结果随着包裹后粉体接触角的增大,其吸湿速度会减小。结论可以通过测试包裹后粉体接触角的大小来优选包裹剂,使粉体表面改性,提高了粉体的防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