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动方程多尺度反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多尺度反演思想提出波动方程多尺度反演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反演的目标函数进行多尺度分解.在每一尺度下利用正则化方法反演求解,克服了反演问题的不适定性,获得全局最优解.使得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和保真性得到提高。本文利用小波变换实现多尺度反演,并且是先通过在大尺度上反演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参数估计.再将此估计作为较小尺度的初值进行反演.直至获得全局最优解。文中的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具有对初始模型依赖性低、收敛速度快、反演结果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声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的匹配──波速频散校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地震勘探与声波测井的工作方法不同,致使地震资料与声波测井资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频率波的波这具有频散现象,从而导致声波测井速度大于地震波速度。利用谐振Q模型,通过正演合成地震记录,可对这种频散现象进行校正。实例处理结果表明,校正后的声波资料与地震资料能很好地匹配。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北部多波勘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通过利用横波勘探松辽盆地北部小断块构造所取得的较好效果,说明泊松比能有效地反映岩性和气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介绍了五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在高陡构造、碳酸盐岩、低渗透油气藏和火山岩等复杂勘探对象技术攻关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分析了在攻关中创新集成并推广应用的一系列地球物理新技术,如高密度、全数字、拓频处理、新老资料融合处理、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叠前储层预测、烃类检测、碳酸盐岩缝洞精细雕刻及多波地震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技术适用性和下步发展方向。同时通过系统分析中国石油集团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地球物理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发展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油藏地球物理、天然气地球物理三大技术系列的任务和发展思路,展示了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孔隙流体地震特性的计算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云美厚  易维启 《石油物探》2001,40(2):13-20,28
孔隙流体对岩石地震特性的影响为采油地震监测的物理基础,搞清地层条件下孔隙流体地震特性的变化规律对提高地震监测的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收集、分析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导出了当地层压力从高于饱和压力降低到低于饱和压力时,从原油中所脱出的游离气的体积百分含量计算式,并计算和分析了不同温度压力下原油、油气混合物以及地层水的地震特性,给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松辽盆地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松辽盆地陆相薄互层岩性勘探所遇到的困难,近年来在油田上开展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试验,探讨了一套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采集时考虑纵,横波入射临界角,求出最大,最小炮检距,决定野外观测系统;处理时,采用τ-p域各向异性介质的平面波理论与波的偏振投影,实现P波,SV波分离,对转换波(SV)处理考虑到射线路径的不对称性,故用共转换点(CCP)道集求其时距曲线,从而得到最终转换波叠加剖  相似文献   
7.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勘探地球物理技术向油田开发和生产领域的延伸。主要包括:资料采集特色技术,如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井筒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和四维地震技术;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如精细地震资料处理、叠后与叠前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油藏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各油田日益受到重视,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油田增储上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形成过程,对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地震采集数据验收,需要组织一个专家组,对照有关验收标准逐项进行人工评价。不仅费时,费事,而且由于验收标准难以准确操作再加上专家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的不同,因而导致验收评价结果不一致。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地震采休数据自动检测系统。利用此系统不仅实现了地震记录验收的全自动化,而且实现了由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迅速发展的油田强化开采时移地震监测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稠油热采监测中,但油田注水时移地震监测,特别是陆相薄互层油藏注水监测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时移地震能否用于监测注水动态,可行性分析是关键,利用Lumley等人(1997)给出的时移地震监测技术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对大庆T30井区葡一组油层注水时移地震监测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在大庆油田开展注水时移地震监测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至少对T30井区葡一组油层而言,这一结论基本上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地震勘探中因特殊地貌所造成的地震资料空白区问题,本利用重叠的震资料作为已知条件,对重力资料进行体约束多界面反演,并将反演结果镶嵌到地震资料的空白区内。此方法精度高,实际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