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气源对比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原油分为两类,第Ⅰ类原油为低成熟一成熟油,来源于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第Ⅱ类原油为高成熟油,来源于该区二叠系石炭系烃源岩。来自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的梧桐沟组的第Ⅰ类原油,根据生物降解程度可分为,未遭受生物降解的原油,遭受轻微生物降解的原油和遭受中等生物降解的原油。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梧桐沟组原油至少存在两期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2.
煤是一种极不均匀的有机物和无机矿物的混合物,其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得影响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值可靠性因素很多。其中,样品制备过程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结合煤的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组成特征,探讨制样过程对视相对密度测值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实验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硫化氢对不同聚合物的降粘能力.结果表明,硫化氢对不同聚合物的降粘存在差异,硫化氢浓度低,聚合物的粘度就高,而当硫化氢浓度大于20 mg/L 时,聚合物的粘度与不含硫化氢时聚合物的粘度相比,降低在60%以上.为了降低硫化氢对聚合物的降粘作用,利用陈化法、气爆法及添加化学药剂等方法降低硫化氢的浓度,其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准噶尔盆地沙南油田的油源、油藏流体连通性、原油运移以及油气充注方向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南油田原油来源于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沙南油田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流体的连通性较差,其中沙丘3井区、沙丘5井区和沙112井区三个井区油藏流体的连通性最差,它们各自独立成藏,分属不同油水系统;应用油气地球化学研究油藏流体的连通性结果与示踪剂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沙湾凹陷周缘天然气混源现象普遍,前期缺少对地区的整体研究,制约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研究。为此,系统开展了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烃源岩热模拟技术,明确研究区中、浅层天然气的成因。研究显示,沙湾凹陷周缘中、浅层天然气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分布在0.73~1.00,δ13C1值分布在-56.0 ‰~-31.5 ‰,反映研究区成熟与高-过成熟天然气共存;δ13C2值分布在-30.4 ‰~-22.8 ‰,反映研究区煤型气、油型气和混合型气均有分布。结合烃源岩热解气碳同位素特征,认为研究区天然气具有4种成因类型:Ⅰ类天然气来源于佳木河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红车断裂带中段白垩系,具有极重的δ13C2值,大于-25.5 ‰,C7轻烃中甲基环己烷含量大于50 %;Ⅱ类天然气分布少,主要为原油降解次生生物气,具有异常偏负δ13C1值和极高的干燥系数;Ⅲ类天然气来源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小拐地区及红车断裂带南段侏罗系,δ13C2值分布在-27.9 ‰~-26.4 ‰,具有混合型烃源岩特征;Ⅳ类天然气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与风城组烃源岩混源,主要分布在红车断裂带南段、北段及金龙地区,以下乌尔禾组来源为主的天然气δ13C2值大于-29 ‰,以风城组来源为主的天然气δ13C2值小于-29 ‰。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苗的成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对典型油气苗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地区的油气苗可以分为4类:A类主要分布于南缘东段,油源为二叠系;B类分布于南缘中段第一排构造的齐古地区和南缘西段的托斯台背斜,油源以侏罗系为主;C类主要分布于南缘中段第二排构造,油源为白垩系;D类主要分布于南缘西段的乌苏—独山子地区,以泥火山为特色,油源为古近系而气源为侏罗系。油气苗的分布表现出典型的“源—断”双控特征,并与主要的含油气系统有很好的匹配关系,是地下油气藏在地面的直接线索,下步建议“西段上组合找气、中段中组合找油和东段下组合找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源储一体,岩心样品中常见原油浸染现象,导致烃源岩评价参数测定不准。针对这种现象,利用氯仿抽提技术,分析了运移烃类对烃源岩评价结果的影响,细分岩性准确评价了该区芦草沟组源储一体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结果显示:(1)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烃类含量越高,会导致烃源岩有机碳测定值偏差越高,热解参数S1、S2值增大,Tmax值降低,氢指数增大,对于源储一体烃源岩应先进行氯仿抽提,再进行热解分析。(2)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以泥岩类有机质丰度最高,属于好—最好的生油岩,其次为白云岩类,属于好的生油岩,灰岩属于中等—好的生油岩,粉砂岩类主要为差生油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Ⅱ1型、Ⅱ2为主,少量Ⅲ型,整体达到成熟大量生油阶段。抽提后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氢指数及Tmax值,可有效用于源储一体烃源岩及油浸烃源岩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生物气—过渡带气的成因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准噶尔盆地生物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简称“过渡带气”)的成因及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气-过渡带气的成因为:(1)甲烷菌利用未成熟的株罗系有机质生成生物气;(2)甲烷菌利用二叠系生成的原油降解生成生化甲烷气;(3)株罗系有机质的力化学降解生成过渡带气,生物气-过渡带气的成藏条件;(1)储层发育,物性较好。(2)盖层较发育,封闭条件好;(3)早期圈闭有利富集生物气-过渡带气;(4)生物气-过渡带气的生成补偿与散失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莫北油田油气水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准噶尔盆地莫北油田流体性质及成因研究表明,原油分为两类:第一类原油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烃源岩混源,且以后为主;第二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天然气为成熟一高成熟的混合型气。地层水有两种水型:即,NaHCO3型和CaCl2型,但以前为主。流体在平面分布上受断裂影响较大,在纵向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侏罗系油藏油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源对比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侏罗系原油分为三类:第一类原油来源于沙湾凹陷和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第二类原油来源于沙湾凹陷和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第三类原油来源于风城组烃源岩和乌尔禾组烃源岩的混源;研究区域中的天然气为腐殖型天然气,并与第二类原油同源;侏罗系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呈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