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陆生植物繁盛,为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岩性和岩相,因此深入探讨山西组砂体构型和砂体展布规律十分必要。为加快天然气的勘探步伐,以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山西组四级层序格架下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特征、构型及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砂体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不同类型的河道砂体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割的特征;砂体构型有垂向叠置型、垂向切叠型和独立型3种类型;四级层序PSQ31(相当于山23段和山22段下部)、PSQ32(相当于山22段上部)和PSQ41(相当于山12段)均是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大保当、余兴庄、龙镇地区均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其类似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岩性油藏的幕式充注和相对早期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对二连盆地三大主力凹陷的成藏条件、埋藏史、热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了二连盆地油藏的成藏期次,认为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具有幕式充注的特征.通过与相同凹陷同一层位构造油气藏成藏期的对比分析后认为,岩性油藏的成藏期具有相对早期的特征.岩性圈闭形成的早期性为岩性圈闭在较早时期捕集油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岩性圈闭的多期形成和油气的多期幕式充注有利于大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4.
以测井资料为基础,在比较现有测井曲线反演计算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优选了精度较高的算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所发育的二叠系平地泉组(P2p)、三叠系小泉沟群(T2-3xq)和侏罗系八道湾组(J1b)等3套主要烃源岩w(TOC)进行了反演求取。研究结果显示:经金强修改后的算法要比Passey提出的ΔlogR法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研究区烃源岩的丰度;在准东地区3套主要烃源岩中,P2p烃源岩w(TOC)最高,且高丰度(2%相似文献   
5.
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气藏形成分布控制因素角度出发,提出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这一概念来概括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特征和分布规律,以期对岩性油气藏勘探起到指导作用。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质条件的影响,宏观控制因素(多元)主要有:盆地类型、构造带类型、沉积体系域类型、储集体类型、烃源岩质量以及盆地温—压系统等。在不同盆地,上述条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但通过对岩性油气藏形成的自身特点和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主控因素(多元)制约:油气运移通道、流体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砂体封闭条件。对于具体某一个凹陷或构造带,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将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内幕气源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按照勘探程度划分为上、中、下3个组合,分别为马家沟组五段1-4小层(上组合)、马家沟组五段5-10小层(中组合)和马家沟组四段-马家沟组一段(下组合)。为探索中组合内幕天然气气源特征,开展了天然气组分、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天然气成因识别及烃源岩评价等研究工作,并与研究区上古生界及奥陶系风化壳的天然气开展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奥陶系中组合内幕天然气在组分特征、同位素特征等方面与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及风化壳天然气存在差异;利用天然气组分数据,结合前人实验图版判识,认为奥陶系中组合内幕天然气中存在原油裂解气。②奥陶系中组合内幕发育沥青,是内幕烃源岩生成液态烃热裂解产物。③受潮坪环境沉积体系控制,中组合典型烃源岩层段(马家沟组五段6小层)可以划分为泥云坪环带、含膏盐缓坡、膏盐岩洼地3个相带。④马家沟组五段6小层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泥云坪环带,累积厚度可达8~20 m,有机碳含量最高达1.75%,Ro为1.9%~2.7%,处于热裂解生气阶段,具备规模供烃潜力。⑤泥云坪环带和含膏盐缓坡是有利勘探方向,乌审旗东部、靖边西北部和吴起-志丹地区是3个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随着准噶尔盆地勘探实践和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对盆地东部沙南—北三台地区油气输导模式的认识受到挑战,原输导模式的认识已无法满足现今油气勘探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对研究区烃源岩展布和输导通道这两个油气输导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沙南—北三台地区2个油田19个油藏进行了深入解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东地区油气短距离垂向运移为主的T型输导新模式,并指出了T型输导模式对油气勘探的意义,为准噶尔盆地东部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油气田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等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JZ20-2凝析气田、JZ25-1S油气田、SZ36-1油田3个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模式的差异性。JZ20-2为单向双源成藏模式,以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区域超压盖层分隔,上部东营组正常地层压力油藏为辽中北洼东营组三段烃源岩排出的油气沿东营组二段三角洲砂体运聚而成,下部沙河街组及潜山超压凝析气藏则是由辽中北洼沙河街组烃源岩释放出的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运聚而成。JZ25-1S为双向油源混合型成藏模式,辽西凹陷的油气沿西侧辽西1号、辽西2号边界断层垂向运移到辽西低凸起,同时辽中凹陷油气沿东斜坡不整合、砂体侧向运移,最终两个方向油气在JZ25-1S构造沙河街组二段砂体或太古界潜山储集体混合聚集成藏。SZ36-1为单向油源成藏模式,辽中南洼的油气沿油源断层-三角洲砂体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至SZ36-1构造东营组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从成藏条件解剖入手,从孔隙演化的角度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归纳其成藏演化模式。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分布于优质烃源岩范围内,湖相重力流沉积与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要储集砂体类型。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在早期成藏期具有高孔高渗的特点,早期生成的油气在浮力作用下正常成藏,中后期成藏过程中经历了持续压实致密过程;后期主生烃期生成的原油在浮力和源储压差共同作用下沿先前残余路径以浸润方式运聚,达到致密条件时,油气停止运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油气在高孔隙砂岩中近源多点面状充注大面积成藏,油气从湖盆中心向四周运移;早白垩世晚期,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加强,储集层发生致密化。晚白垩世之后,受西倾东翘的构造挤压抬升运动影响,形成现今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燕山运动期断裂控藏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东地区是准噶尔盆地主要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它在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断裂系统。为查明该地区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洞悉断裂控藏机理,从研究区已知油气藏解剖入手,对控藏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后指出,准东地区油气藏与断裂相伴而生、关系密切;在研究区众多断裂中,燕山运动期断裂对油气藏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地区成藏条件的空间配置以及成藏期次与构造演化的匹配关系决定了燕山运动期断裂作为油气输导通道的有效性,并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相对于燕山运动期断裂而言,先期(海西运动期、印支运动期)断裂形成过早,烃源岩尚未成熟,后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断裂多造成原生油藏的调整和破坏,均与现今油气藏分布关系不明显,而研究区油气成藏和分布明显受燕山运动期断裂的控制。这一新认识对准东地区今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