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实验室搭建了1∶1路缘石豁口物理试验模型,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系统研究了在道路坡度和降雨强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豁口前不同变坡方式对其雨水径流截留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豁口前变坡长度保持0.3m不变,宽度从0.2m增加到0.5m时,豁口截留率从40.07%增加到75.86%;当豁口前变坡宽度保持0.3m不变,变坡长度从0.3m增加到0.9m时,其截留率从51.38%增加到71.86%;当豁口前变坡长度为0.3m、宽度为0.4m保持不变,变坡坡度从5%增加到25%时,其截留率从22.71%增加到了63.68%。因此,豁口前增加变坡可有效提高豁口截留效率,且变坡宽度对豁口截留率影响最大。一般道路条件下,建议豁口前变坡的宽度、长度和坡度取值范围分别为0.3~0.5m、0.6~0.9m、5%~15%。  相似文献   
2.
年径流总量的准确性会影响控制率的计算,而监测的年径流总量中存在旱流流量影响,准确预测雨水管中旱流流量并进行识别,能得到更加切合实际径流控制率的统计结果。将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到旱流流量的预测上,可以提高其预测的准确性。以重庆市璧山区2017~2019年的典型下垫面雨水管出口旱流流量实测数据为例,选取月份、星期、小时、温度、湿度等指标作为预测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各种典型下垫面的分流制雨水干管中的旱流流量进行预测与辨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的相关性系数(R~2)都在0.70以上,模型精度较高,能够准确地预测分流制雨水管出口中的旱流流量,可以提高雨水径流量计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在概述海水淡化技术的主要应用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将气浮、沉淀、过滤等工艺组合使用的可能性。市政给水、废水处理领域的诸多工程实例表明,气浮、沉淀、过滤一体化预处理工艺,以其占地小,节省投资、运行成本等特点,在反渗透法海水淡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典型透水性沥青路面结构,该文采用ABAQUS有限元方法,分别改变路面结构面层厚度、底基层厚度以及土基模量,分析路面力学响应,并对所研究的透水性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工程试验段应用。结果表明:透水性路面竖向位移随路面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面层厚度的增加,路表弯沉和土基顶面压应变随之减小;增加透水性沥青路面底基层厚度可以有效改善路面力学状况;路表弯沉和土基顶面压应变受土基模量影响较大。因此,推荐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厚度应大于12cm,底基层厚度取20~40cm,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采用土基模量高的砂性土。  相似文献   
5.
臭氧活性炭联合工艺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臭氧活性炭联合工艺(O3+BAC)对以长江为水源的某水厂砂滤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水中有机物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在臭氧投加量为1mg/L,活性炭空床接触时间为8.6min时,对CODMn,UV254,DOC,THMEP(三氯甲烷生成势)和AOC(可同化有机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40%,22%,19%,7%。在DOC较低的情况下,三氯甲烷生成势与UV254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滇池环湖截污干渠“总氮浓度阈值-控制点液位/总氮浓度通量”城市初期雨水收集调蓄技术,考察了昆明地区3种典型降雨参数对滇池环湖截污干渠(以下简称干渠)东岸段截留城市雨水径流中典型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Box-Benhnken的响应面法,分析了滇池东岸典型降雨参数——雨峰位置、降雨历时、前次与本次降雨时间间隔三因素三水平,对东岸干渠截流城市雨水径流中4种典型污染物COD,SS,TN,TP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典型降雨参数对于在“总氮浓度阈值-液位/总氮负荷通量”调蓄运行模式下的雨水径流收集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平方以及双因子交互影响,对于4种典型污染物收集率只存在线性影响。研究建立3个典型降雨参数与雨水收集率以及污染物收集率的数学模型,为干渠的雨洪高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合流管网长期存在溢流的买际情况,为解决溢流控制指标过多及污染物控制目标不明的问题,按照等效原则(合流污染控制效果不低于分流制效果的原则),以溢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探索溢流净化管控方式,提出溢流水中污水量、污染物管控总量及控制目标计算公式,并提出以COD、SS及粪大肠菌群作为溢流污染物主要管控目标因子.以某一溢流口为例,分析得出了该溢流口溢流污染物管控总量、控制目标阈值及不同净化程度下各污染物控制目标阈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不同混凝剂在相同的混凝条件下对原水中的有机物、细菌、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果,并得出以下结论:双酸铝铁(AFCS)可取得对DOC、UV254、细菌、三氯甲烷生成势的较好的去除效果,在投加量为5mg/L时,去除效果可分别达到34%、38%2、-log和31%;采用铁盐混凝剂时,混凝沉淀过程对细菌等微生物指标的去除不仅有絮体对细菌的包裹作用和菌体的直接凝聚,以Fe3 形态存在的铁离子对细菌还具有一定的直接杀灭作用,是两作用的结合;采用合适的混凝剂、适当的投量使消毒前水中的细菌等数目降低到一较低的数值(100cfu/ml),可以使后续消毒工艺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可作为优化消毒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结团絮凝经过众多学者的发展已成为絮凝理论的一个分支学科。要实现结团絮凝,在胶体脱稳阶段需投加混凝剂和提供较大的搅拌G值,形成高密度的初始粒子;在絮体凝聚阶段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和提供适当的搅拌G值,使凝聚在一起的絮体脱水变得更加致密。结团絮凝产生的絮体具有均匀性好、高密度、沉降速度快等特点,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高负荷絮凝沉淀池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