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 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 纳人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 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1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 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 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 纳人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 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1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 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住院脑血管意外病人临床资料管理的计算机数据库软件的开发过程和使用方法.方法根据临床工作和科研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卒中登记研究文献,编制了卒中登记表;利用Delphi 6.0作为计算机语言编写系统前台软件,提供人机对话界面,服务器端采用微软公司ACCESS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结果开发出的"卒中临床数据登记系统"V1.0,用户界而友好,便于数据新增录入、修改、打印、编辑、查询、导出到EXCELL表、备份等;该系统操作简单,性能稳定,能满足卒中临床科研数据管理的需要.结论 "卒中临床数据登记系统"V1.0计算机软件可以简化卒中患者临床数据的管理,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临床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病因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温州脑卒中登记库为基础,前瞻性连续登记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小于48 h并被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法分析不同病因型脑梗死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各病因型入院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关系.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病因型入院时血压在150/9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7 d内平均血压140/90 mm Hg时预后最佳;小动脉病变型以入院时血压在130/95 mm Hg左右,7 d内平均血压140/90 mm Hg时预后最佳.在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入院24 h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 mm Hg使3个月的死亡和残疾风险增加4.44倍(OR 4.44,95%CI 1.70~11.59,P=0.002);入院24 h内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 mm Hg使3个月的死亡和残疾风险增加3.70倍(OR 3.70,95%CI 1.54~8.90,P=0.00).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中,入院24 h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 mm Hg(OR 7.98,95%CI 1.34~47.66,P=0.026)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 mm Hg(OR6.68,95%CI 1.55~28.79,P=0.01)均为3个月死亡和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各亚型组的血压与3个月病死和残疾率均呈U型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患者预后均较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和心源性栓塞患者,入院24 h内血压下降幅度过大为其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医院脑血管科,温州325000目的:评价Adams等的TOAST分型法和SangWonHan等的新分型法的一致性,并研究用这两种分型法在中国卒中人群中诊断的各亚型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39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一名神经科医生分别采用两种分型法在出院时进行病因分型,用χ2检验比较两种分型的各亚型比例的差异;同时,随机选取20例患者由两位神经科医生独立进行两种方法分型,采用Kappa分析评价研究者间的一致性。结果:(1)用TOAST分型法,两名医生对20例患者的病因分型有17例一致,K=0.78;采用SangWonHan新分型有18例一致,K=0.93。(2)TOAST分型的构成比:不明原因39.0%、小动脉闭塞29.6%、大动脉粥样硬化21.3%、心源性栓塞8.9%、其他明确病因1.3%;SangWonHan新分型的构成比: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44.6%、不明原因25.1%、小动脉闭塞23.3%、心源性栓塞5.8%、其他明确病因型1.3%。结论:这两种分型法的研究者间的一致性都较高;与TOAST分型相比,SangWonHan新分型法,一致性更高,不明原因型的比例更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7.
卒中临床数据登记系统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住院脑血管意外病人临床资料管理的计算机数据库软件的开发过程和使用方法。方法根据临床工作和科研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卒中登记研究文献,编制了卒中登记表;利用Delphi6.0作为计算机语言编写系统前台软件,提供人机对话界面,服务器端采用微软公司ACCESS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结果开发出的“卒中临床数据登记系统”V1.0,用户界面友好,便于数据新增录入、修改、打印、编辑、查询、导出到EXCELL表、备份等;该系统操作简单,性能稳定,能满足卒中临床科研数据管理的需要。结论“卒中临床数据登记系统”V1.0计算机软件可以简化卒中患者临床数据的管理,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临床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住院脑血管意外病人临床资料管理的计算机数据库软件的开发过程和使用方法.方法根据临床工作和科研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卒中登记研究文献,编制了卒中登记表;利用Delphi 6.0作为计算机语言编写系统前台软件,提供人机对话界面,服务器端采用微软公司ACCESS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结果开发出的"卒中临床数据登记系统"V1.0,用户界而友好,便于数据新增录入、修改、打印、编辑、查询、导出到EXCELL表、备份等;该系统操作简单,性能稳定,能满足卒中临床科研数据管理的需要.结论 "卒中临床数据登记系统"V1.0计算机软件可以简化卒中患者临床数据的管理,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临床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关系.方法 以急性CI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体检者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MV水平,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及HCMV的差别;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CMV与CIS发病的关系.结果 ①试验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试验组HCMV阳性率(51.25%)显著高于对照组(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HCMV是CI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1.115~1.625,P=0.004).结论 HCMV感染与CIS发病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延髓内侧梗死(MMI)的临床特征、MRI影像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对温州卒中登记数据库中,经头颅MRI检查确诊的11例延髓梗死病例的临床病史和体检资料、MRI影像资料、常规脑血管病病因学辅助检查(包括脑供血血管彩超、TCD、CTA等)和3~12月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临床特征:4例表现为单纯运动型,5例为感觉运动型,1例经典的Dejerine’s综合征,1例为共济失调;(2)MRI影像特点:11例患者中10为腔隙性梗死,1例为延髓半侧梗死。(3)病因:其中7例病人可能的病因为椎动脉硬化伴发的内侧穿通支梗死,1例心源性栓塞,1例椎动脉闭塞,2例原因不明。(4)预后:3~12月后随访其中8例恢复较好,2例有持续的运动障碍和感觉麻木,1例死亡。结论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前循环梗死或脑桥梗死;延髓梗死的常见原因为椎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