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开放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ARDS患者在肺保护通气的基础上采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开放,将呼吸机调整到压力支持模式,个体化使用PEEP和支持压力水平,PEEP15~25 cm H2O,支持压力15~20 cm H2O,气道峰压不超过45 cm H2O,维持1分钟,肺开放后继续进行肺保护通气。动态观察肺开放策略实施前后氧合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52例ARDS患者共进行164次肺开放,肺开放前后氧合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肺开放策略治疗重症ARDS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和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相对安全,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共6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以及血凝酶与氨甲苯酸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组),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血肿扩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血凝酶联合氨甲苯酸可以防止基底节出血患者血肿再扩大、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1对象与方法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硬膜下血肿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发病日龄18~45d。早产儿3例,有产伤史3例;出生后未注射维生素K16例,注射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同期行颅骨修补术及侧脑室前角置管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后,大面积颅骨缺损并发慢性脑积水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骨缺损并慢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均在伤后2-4个月内手术,术后1个月GCS评分、3个月GOS评分明显提高,神经功能障碍得到不同程度改善,CT显示脑室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同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慢性脑积水手术损伤小,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障碍,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出入量负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动态监测入科后1、3、7 d氧合指数( PO2/FiO2)、血乳酸( Lac)、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动脉压( MAP)、心脏指数( CI)、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血浆脑利钠肽( BNP)水平,并进行肺损伤评分,记录ICU住院期间7 d内24 h液体日平均液体平衡量和急性肾损伤( AKI)发生率、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入科后3、7 d,两组PO2/FiO2较入科后1 d明显升高(P<0.05),Lac、EVLWI、BNP、肺损伤评分均较入科后1 d明显下降(P<0.05),两组CVP、MAP、CI均呈下降趋势,入科后7 d与入科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科后3、7 d,观察组PO2/Fi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ac、EVLWI、BNP、肺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而两组CVP、MA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7 d内日平均液体平衡量(绝对值)大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7 d内AKI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ARDS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复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ARDS患者实施24 h出入量负平衡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Acute left heart failure,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 2例AL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观察并记录上机前0.5h和上机后1h和2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血气分析参数等临床指标,并比较通气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NIPPV 1h后,患者HR、RR、MAP、SaO2、PaO2、PaCO2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 2h后上述指标进一步好转(P〈0.01)。82例患者中有10例不能耐受NIPPV,其余72例NIPPV疗效满意,有效率为87.8%。结论早期使用NIPPV能迅速改善心肺功能,是抢救ALHF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多病因的童年障碍,内在心理冲突、人格特质等内部因素以及家庭环境、语言环境等外在因素对该类儿童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虽然使用普遍但一般不作为治疗的首要选择.心理治疗中的个别治疗、家庭治疗以及学校中的干预是比较有效的干预模式.但鉴于该症是多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此类儿童进行治疗时应更多地采用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1悬浮红细胞(P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在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H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52例U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首次输注PRBC6u+FFP 6u后按1∶1重复输注,对照组首次PRBC 6u+FFP 4u后按6∶4重复输注,输血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综合考虑,适当个体化优化输血方案。比较两组住ICU后24 h、48 h、72 h患者的HB、PT、APTT、FIB水平,PRBC、FFP、冷沉淀、PLT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ICU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ICU后72 h的PT、APTT明显改善,收住ICU后24 h、48 h、72 h FFP用量明显增多,ICU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1∶1 PRBC和FFP可有效改善UHS收住ICU后72h的凝血功能、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1 对象与方法 我们于2006年1月~2007年6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又神经痛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7~78岁。病程2个月~20年。均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左侧11例,右侧20例;疼痛位于Ⅰ支2例,Ⅱ支2例,Ⅲ支7例,Ⅰ+Ⅱ支6例,Ⅱ+Ⅲ支3例,Ⅰ+Ⅲ支3例。Ⅰ+Ⅱ+Ⅲ支8例。均接受过药物治疗,2/3病人曾行针灸、三又神经半月节封闭等治疗,效果欠佳或疼痛复发。术前均进行头颅MRI和MRA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影像学检查显示可疑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1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等比例成分输血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ACT)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31日至2013年3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ACT)患者38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不按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P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试验组按1∶1比例输注。检测患者入院后1、2、3d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统计入院3dPRBC的总量、休克纠正率、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结果试验组入院后第2天、第3天PT、INR、FIB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dPRBC用量少于对照组[(18.5±6.3)Uvs.(25.9±7.8)U];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5.9±4.3)dvs.(10.5±7.6)d];休克纠正率高于对照组(85.0%vs.44.4%);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0.0%vs.27.8%)(P<0.05)。结论等比例成分输血改善严重多发伤合并ACT患者的凝血指标,可减少ICU期间输注红细胞的总量,提高休克纠正率、减少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