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仅在宿主免疫力降低时才会发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结核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发生隐球菌感染。但仍有一半患者并无基础疾病 ,发病原因不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型隐球菌感染在国内过去报道较少 ,近 2 0年来逐渐增多 ,但其误诊率及死亡率仍然很高。现将临床收治的 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 ,2 1岁 ,待业。持续头痛 1月 ,伴有畏寒、发热 ,头痛呈撕裂样疼痛 ,以额顶部为主。无视物模糊、吞咽困难、构音不清、饮水返呛 ,无四肢麻木、乏力 ,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神经F波对于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对53例早期(3d内)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患者分别检测健侧和患侧面神经F波。结果其中37例严重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波消失,健侧面神经F波存在。16例轻至中度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波存在,但患侧面神经F波的平均潜伏期、潜伏期最小值及潜伏期最大值和健侧相比明显延长,患侧F波出现率和健侧相比明显减少。所有53例患者的统计结果表明F波健侧与患侧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面神经F波作为一种能准确评价面神经颅内段功能的简单、敏感的客观方法,为一种早期诊断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客观指标,将在面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对神经免疫性疾病 (IN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 (CSF)白细胞介素 (IL) 2和IL 15的影响。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 2 2例急性期IND患者GC治疗前后血浆和CSFIL 2、IL 15水平 ,与 2 0例脑梗死 (NIND)患者、18例手术 (OP)患者、11例未用GC的重症肌无力患者 (NMG)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 4组 (IND ,NIND ,OP和NMG)组间血浆和CSF中IL 2和IL 15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IL 2 :血浆P <0 0 5 ,CSFP <0 0 1;IL 15 :血浆P <0 0 5 ,CSFP <0 0 5 ) ;治疗前IND组显著高于NIND组和OP组 (P <0 0 1) ,而与NMG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GC治疗后IND组IL 2和IL 15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急性期IND患者血浆和CSF中的IL 2和IL 15有上升趋势 ,GC治疗后IL 2和IL 15水平降低。GC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免疫细胞产生IL 2和IL 15 ,而发挥治疗IND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45岁,农民。因头痛5d,眩晕伴构音不清2d入院。入院患者未做任何诊疗。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右侧瞳孔直径2.5mm,右侧眼裂小,右眼球稍内陷,右霍纳征存在。左侧瞳孔直径3.0mm。右侧面部痛觉过敏,左侧肢体痛触觉减退,右侧咽反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颅重复磁刺激技术的有效性和无创性,近年来该技术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帕金森氏病研究中。本文综述了经颅重复磁刺激对帕金森氏病的主要的治疗作用机理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进行测查全量表智商(FIQ)后,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选用磁共振成像进行病灶部位和范围的检测,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8.3%;两组患者大脑半球左侧和右侧、前部和后部,皮层和皮层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具有相关性,大脑半球损伤左侧、前部、皮层更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中导致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障碍的最常见原因,神经元的丢失是它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细胞凋亡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元凋亡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治疗组以调肝祛瘀汤为主,以普通保肝药物为对照组,观察药物对慢性肝炎的患者的GOT(谷草转氨酶)、GPT(谷丙转氨酶)、r-GT(r-谷氨酰转肽酶)和ALB(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 显示:中药调肝祛瘀汤改善肝功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胶囊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脑梗塞提供依据。方法30例确诊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0例,配对对照组10例,另设开放组1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配对组总有效率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开放组总有效率70%。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应用FDP辅佐治疗脑梗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王冰雁 《临床荟萃》2007,22(22):1669-167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而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欠佳。国际专门分类[1]将MS患者分为4组:①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remitting MS,RR-MS)。最常见,约占MS患者总数的85%,典型表现为出现在缓解期的急性发作(复发),发作间歇期相对稳定;②继发进展型MS(secondary progressive MS,SP-MS)。30%~50%的RR2MS患者在10年内会出现进行性SP2MS,表现为进行性恶化;③原发进展型MS(primary progressive MS,PP-MS)。占10%~15%,发作后进行性恶化,但无复发叠加表现;④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