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出血情况。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记录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NIHSS评分、连续服用3个月及6个月mRS评分及脑梗死复发、药物导致出血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P 0. 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复发率和致残率均低(P=0. 046,P=0. 037),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P=0. 03);但出血情况差别不大(P=0. 699)。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复发率及残疾率均低(P=0. 037,P=0. 039)。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出血明显增加(P=0. 038),以胃肠道少量出血为主。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短期应用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预防及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治疗意义,但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NA-155)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的表达,初步阐明miRNA-155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2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通过Longa等改良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血管。采用TTC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脑缺血梗死体积逐渐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 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随着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高表达,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渗透性脱髓鞘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椎体外系为表现渗透性脱髓鞘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随访与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椎体外系症状,在发病过程中电解质始终正常,未出现低钠血症。头颅MRI示,脑桥中央和基底节区T_2加权高信号,T_1加权低信号,头颅DWI呈高信号。经甲泼尼龙冲击,口服多巴丝肼、普拉克索后患者症状消失,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结论熟悉无电解质紊乱的渗透性脱髓鞘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对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扩散加权成像(DWI)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伴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早期DWI特征与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关系.结果 所有伴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患者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其中前循环以单发皮层及皮层下梗死多见(94例,50.5%),后循环以多发梗死多见(18例,13.0%);左侧前循环皮层及皮层下梗死NIHSS评分(16.75±7.10)与右侧前循环皮层及皮层下梗死(13.50±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多发梗死NIHSS评分(16.77±8.90)与较后循环皮层-皮层下梗死(6.38±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DWI分型有助于脑梗死的病因诊断,结合NIHSS评分可以更好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为早期临床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病例介绍患者1,男,46岁,因“持物及行走不稳2周”于2020年9月3日入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周前急性起病,出现行走不稳,为“醉酒”状,步基增宽,伴双手持物不稳,就诊于外院,行颅脑CT示脑桥及右侧颞叶片状低密度影(图1a、1b),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双侧脑桥、右侧颞叶皮层下及侧脑室前角旁多发片状及“手指状”长T1长T2信号影(图1c~1f)弥散受限(图1g、1h),考虑“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治疗2周,效果不明显转诊至我院。既往体健,否认吸毒及免疫抑制剂病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膜蛋白Flotillin-1是否与PrPC蛋白内吞相关.方法 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细胞株中Flotillin-1表达情况;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Flotillin-1和PrPC蛋白在Cu2+存在条件下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 ①免疫印迹法显示Flotillin-1在多种细胞株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别;②免疫共沉淀实验(IP)结果提示在Cu2+处理条件下细胞中有PrPC与Flotillin-1蛋白复合体的形成,并且与Cu2+浓度以及Cu2+处理时间相关;结论 膜蛋白Flotillin-1与细胞膜PrPC内吞过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及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采用定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接诊并在该院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所有进入研究队列的受试者在征得其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其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采用ELISA法对其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本研究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数为98例,98例有效观察对象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ELISA吸光度值)为3.19±0.82; 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痊愈时间长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p=0.726,P<0.05); 年龄、BMI、职业、脑卒中家族史、精神压力程度、吸烟年限、饮酒年限、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肝肾功能异常是患者从发病到痊愈时间长度的影响因素(P均<0.05); 高水平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其发病至痊愈的时间均长于低水平的患者(χ2=9.189,P<0.05)。结论 高水平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能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青中年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痊愈时间长度的影响因素还与许多的不良生活行为以及各种合并症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