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指南旨在对成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评价和治疗各要素的现有证据做一回顾。目标读者是那些为发病后48h内的卒中患者提供治疗的内科医生和其他急诊医疗保健人员。另外,也包括向医疗保健政策制定者提供的信息。方法:专家小组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任命,他们代表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专家小组以2003年后发表的报道为重点,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采用AHA卒中委员会的证据水平分级标准对证据进行分级并做出推荐。本声明经专家小组认可后,再由AHA科学顾问和协调委员会进行同行评议和正式批准。本指南打算在3年内做全面更新。结果: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处理仍然是多方面的,包括尚未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过验证的一些医疗诊治方面。本声明包括从急诊医疗服务人员开始接触患者到入院初期处理的推荐意见。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仍然是已得到证实的最有效的卒中急诊治疗干预方法。包括动脉应用溶栓药和机械介入在内的一些方法显示出希望。因为许多推荐是在有限的证据基础上做出的,因此需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
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
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
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
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
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3.
背景和目的:1/3的个体会罹患卒中和(或)痴呆,而且,除卒中或痴呆外,2倍于此数的人会出现认知障碍。常用的卒中量表并不能评价认知功能,而痴呆的诊断标准则集中在认知障碍的晚期阶段,且在很大程度上偏向Alzheimer病(AD)的诊断。尚缺乏普遍公认的标准用于识别和描述存在认知障碍的个体,尤其是在早期阶段,而且特别是与血管因素有关的认知障碍或血管性认知障碍。方法: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MINDS)与加拿大卒中网(CSN)召集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神经心理学、脑影像学、神经病理学、试验模型、生物标记物、遗传学和临床试验方面的研究人员,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描述和研究推荐一些最低限度的常用的临床和研究标准。结果:将这些讨论的结果发表于此。结论:一个统一标准的制定代表着使用、确认和改进过程中的第一步。使用相同的标准将有助于在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识别患者,使不同的研究具有可比性,并且通过整合知识来加速研究进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CVD)、认知功能损害等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64%的卒中后患者有认知功能损害,1/3会发展为明显的痴呆。由CVD引起或与之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即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人群亦不断增加。VCI涵盖了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从轻微认知损害到严重的血管性痴呆(VaD),其危险因素主要有人口学因素、血管性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和CVD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前虽然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和培养规模较以往大幅度提高,但数目的增加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并未完全成正比,且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探讨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和优劣,对形成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大有裨益。我校在培养模式的探索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中外合作培养研究生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大举措,对高等院校的自身发展及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循环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MRI的表现,将患者分为近段组、中段组、远端组、混合组以及单灶组、多灶组、单侧病灶组、双侧病灶组、腔隙性梗死(腔梗)组与非腔梗组;分析各组的危险因素.同时与同期住院的前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结果 21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为76.9%、糖尿病为36.6%、高脂血症为30.1%、既往有卒中史为26%、心脏疾病为22.2%;近段病变为6%,中段病变为24.5%,远段病变最高为49%;近端组的平均年龄[(57.92±12.81)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高脂血症发生率(61.5%)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既往卒中史在多病灶组、双侧病灶组及腔梗组中明显高于单病灶、单侧病灶及非腔梗组(均P<0.01),而高脂血症在单病灶组中高于多病灶组,单侧病灶组高于双侧病灶组(均P<0.05).后循环梗死组平均年龄[(69.42±11.25)岁]大于前循环梗死组[(65.93±11.22)岁](P<0.01);高脂血症、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发生率高于前循环梗死组(分别为20.7%、16.9%、14.6%)(P<0.05~0.01),而吸烟率(18.5%)低于前循环梗死组(38.5%)(P<0.01).结论 后循环梗死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既往卒中史.与前循环梗死组相比,后循环梗死组年龄较大、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7.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
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
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
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
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
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后循环缺血系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预后不如前循环缺血,其治疗与前循环缺血相似,但由于基底动脉闭塞病死率更高,因此通常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如溶栓治疗(尤其是动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而且治疗时间窗更长。文章对后循环缺血的治疗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细胞外基质处于不断代谢更新、降解重构的动态平衡中.然而病理性重构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血管再狭窄,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参与血管重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