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双侧额颞脑挫裂伤保守及手术治疗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双侧额颞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其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对我科1995年1月 ̄2005年4月收治的159例双侧额颞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分析。结果159例病人中手术治疗83例,保守治疗76例;其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68例(42.8%),中度残疾41例(25.8%),重度残疾14例(8.8%),植物生存12例(7.5%),死亡24例(15.1%)。结论本组资料表明,双侧额颞脑挫裂伤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相应采取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达到手术指征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在颅内肿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它的产生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创伤,病毒,辐射,感染,基因,遗 传因素等。所有的因素最终均作用于脑膜染色体或相应的基因,导致脑膜瘤的产生和恶化。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是 脑膜瘤患者中染色体22号单体,1p,6q,9p,10号,14q,17号,18q,22q染色体缺失,1q,9q,12q,15q,17q,20q的获取 和20号的重复,及相应肿瘤抑制基因NF2基因,P18INK4C等基因的缺失。且脑膜瘤发生机制主要支持染色体基因 上的"二次打击"学说。脑膜瘤染色体LOH数量增加会增加脑膜瘤的病理分级和恶性程度,恶化脑膜瘤患者的预 后。因此对脑膜瘤患者染色体基因变化的定位分析对脑膜瘤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1808年,Cooper报道了第1例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瘤,并对该动脉瘤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成功[1-2],之后陆续有学者对此类动脉瘤的治疗进行了报道。而de Jong等[3]对颈动脉球部的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瘤进行了定义,认为颈动脉球部扩张,其程度达到颈总动脉扩张直径的1.5倍,便可称为颈动脉颅  相似文献   
4.
目的丘脑底核(STN)是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主要靶点,使用多通道微电极记录可以准确地发现STN的感觉运动区,提高治疗精准度,提高DBS治疗效果;但多通道微电极记录的方法和风险目前介绍的比较少。现通过10例帕金森病STN-DBS手术中应用多通道微电极记录的方法,探讨多通道微电极记录的精准定位作用与风险。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10例帕金森病患者在STNDBS手术中,应用多通道微电极记录(4~5个通道),同步使用评分法记录,结合宏电极刺激结果,选择最终置入刺激电极的通道,比较术前预设的放置靶点与最终放置靶点的不同,测量通道的长度。结果不同的通道显示了不同的神经元放电模式以及其放电的强度与长度。比较最后电极植入通道与术前的预设中心靶点显示:左侧STN:放置中心位置6例,非中心4例,其中前方2例,外侧1例,内侧1例;右侧STN:中心位置5例,非中心5例,其中外侧4例,内侧1例,STN感觉运动区的通道长度:左侧STN感觉运动区信号长度为(4.85±1)mm(3~6 mm),右侧STN感觉运动区信号长度为(4.83±0.7)mm(4~6 mm)。10例患者手术中未见出血并发症。结论 10例患者中选择预设靶点即中心靶点的比例只有50%~60%,有40%~50%的患者最终放置植入电极的位置与预设的靶点不同。多通道微电极记录可以覆盖整个STN,通过记录其电信号并分析比较,可以准确显示出STN的运动区域,选择最佳的通道植入电极,提高DBS治疗的效果;未见明显的出血并发症。因此多通道微电极记录是DBS手术中一种可以提高精准定位,同时也非常安全有效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实验性家兔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肢体肌力的变化和脊髓病理变化,神经微丝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45只家兔随机分为打击组和对照组共9组,打击能量分别为0、50gcf、75gcf、100gcf、125gcf、150gcf、175gcf、200gcf、250gcf。打击后第1天、第3天、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记录实验兔双后肢肌力并与第4周末取家兔脊髓固定,NF免疫组化及病理形态观察,测量NF光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脊髓受到外伤打击后,损伤越重,兔肌力Tarlov评分越低,脊髓的病理变化越显著,皮质脊髓侧束NF光密度越少。结论在脊髓损伤中可以通过脊髓损伤的病理程度和NF数量多少作为判断脊髓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 e4等位基因(APOE e4)与外伤性颅内血肿体积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163例脑外伤患者的APOE基因型,分析其中117例颅内血肿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APOE e4携带者组和非携带者组的颅内血肿体积的差别.结果 117例颅内血肿患者有20例(17%)为APOE e4携带者,97例(83%)为非APOEe4携带者.APOE e4在各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别(P=0.927,0.955).APOE e4携带组患者颅内血肿体积[(44.6±7.35)mL]与非携带组[(22.6±1.03)mL]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 携带APOE e4的患者其颅内血肿的体积明显大于非携带APOE e4者,提示APOE e4对颅内血肿体积的增大有促进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2岁.主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颈部肿胀23d"于2013年6月23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发病前因与他人发生口角后推搡碰及左颈部,当时自觉左颈部略有疼痛,未特别留意.当晚出现左颈部肿胀,休息未见好转,第2天出现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伴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9.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伴有脑底异常血管网生成为特征的一种脑血管病。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血管狭窄、闭塞后的慢性缺血与缺血后的血管新生。在胚胎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17例接受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13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以及日常工作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入院时平均mRS评分为1.06 ±0.87、ADL评分91.10±10.30,分别施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8例)、颈外动脉-大隐静脉-大脑中动脉(5例)、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3例)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1例)血管吻合或搭桥术,以及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孤立术.共随访19~39个月,平均28.67个月,其中手术相关病残率为5.88%(1/17)、病死率5.88%(1/17),总体病死率11.76%(2/17);平均mRS评分1.07±1.16,ADL评分96.40±10.30.结论 对于难以通过手术直接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复杂动脉瘤患者,采用颅内外血管吻合或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可获得较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