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4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256篇
医药卫生   67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临床观察白花蛇舌草干预湿热瘀滞型肠内多发息肉患者内镜治疗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随机空白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结直肠多发息肉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行内镜治疗术给予常规治疗后无药物干预,试验组在对照基础上给予白花蛇舌草汤剂(每日取白花蛇舌草15 g、大枣3枚,煎取400 mL汤剂,分2次饭后温服)治疗,连续干预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肠道内息肉的复发率、息肉数目、息肉最大直径、中医证候评分及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干预1年后,试验组复发9例(14.75%),对照组复发21例(33.33%),两组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治疗后息肉复发率均较对照组同类型降低,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息肉最大直径及息肉数目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术后1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白花蛇舌草干预结直肠息肉术后患者,1年后明显降低肠内息肉的复发率,尤以腺瘤性息肉、重度异型增生、BMI超重患者更显著,不仅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预防结直肠息肉的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4.
Fas/FasL在各阶段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检测Fas/FasL在各阶段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as/FasL在婴幼儿血管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检测Fas/FasL蛋白及mRNA在各阶段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增生早期和增生中期,部分血管瘤细胞表达Fas;增生晚期,阳性细胞明显增多,Fas mRNA表达最强;消退早期,仍有少量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Fas,之后Fas表达迅速减弱。②最早期细胞团中没有FasL(+)细胞;增生中期,血管瘤组织中出现少量FasL(+)细胞;增生晚期FasL(+)细胞显著增多,FasL mRNA表达最强;消退早期之后,FasL(+)细胞迅速减少以至消失。结论 Fas/FasL与婴幼儿血管瘤演变过程有密切联系,Fas/FasL介导的血管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婴幼儿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和单发性腭裂(CPO)是常见的先天发育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学说众多,大多倾向遗传-环境共作用的理论,但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就疾病发生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香菇多糖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的抗炎作用。方法: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鸡蛋清所致小鼠足跖肿胀等急性炎症以及滤纸片诱发小鼠肉芽组织增生所致小鼠慢性炎症模型进行试验。结果:香菇多糖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鸡蛋清所致小鼠足跖肿胀;与此同时对滤纸片诱发小鼠肉芽组织增生形成有抑制作用。结论:香菇多糖具有一定抑制急慢性炎症反应作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疟疾的发病季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周宁县疟疾发病是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为疟疾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圆形分布的理论和方法,先求出疟疾发病的集中度(r),后进行均匀性检验,若r与零在0.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再求出角均数(α)和角离差(S),以推算集中时间和高峰期。[结果]我县1981—1988年疟疾发病的集中时间为5月8日(3月1日零时为零度角,α=66.41°),发病高峰期是3月4日至8月3日(S=84.75°);青壮年、男性和外流人员多发。[结论]我县1981—1988年疟疾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时间有向温热季节集中趋势。近几年疟疾发病率低,仍不遗余力地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和外出回归人员的监测和管理,加强蚊媒监测,以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8.
香茹多糖具有抑制肿瘤增殖及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作用,是一种高效生物反应调节剂。目前以其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及突出的抗肿瘤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对香茹多糖的抗炎作用尚未见报道。笔者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旨在对香茹多糖抗炎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伤员女性67岁,交通事故后昏迷收入ICU,右侧轻度偏瘫,右侧气胸,右肱骨干骨折。CT显示双侧脑组织挫伤,颅底骨折,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颅内插入微型换能器监测颅内压(ICP)。初始ICP为2.66kPa,几  相似文献   
10.
198 5年 8月~ 2 0 0 1年 8月我院共进行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手术 6 9例 ,肺静脉肉瘤全肺切除 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1例 ,女 19例 ,年龄 16~ 71岁 ,平均 5 1岁。左全肺切除 4 9例 ,右全肺切除 2 1例。其中心包内切除 5例 ,有 2例伴部分上腔和右心房切除 ,1例伴部分左房 (包括一侧肺静脉 )切除。3例肺癌肺叶切除术后 ,同侧肺叶复发再行余肺切除。同时行部分胸壁肋骨切除 +胸改手术 3例。1 2 病理 :鳞癌 39例 ,腺癌 2 8例 (其中低分化腺癌5例 ,粘液腺癌 2例 ) ,未分化癌 2例 ,肺静脉内血管平滑肌肉瘤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