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他们可以在表观遗传、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节基因的表达,并协调和整合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稳态和器官发育。研究表明,lncRNA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等,从而对预防和减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作用。笔者就lncRNA与血管疾病关系及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反复性脑缺血丘脑神经元的病理损害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45Ca放射自显影及光镜对比研究大鼠单次性和反复性脑缺血及 NMDA受体拮抗剂 MK- 80 1治疗后丘脑钙积聚和神经元损害的病理改变。结果 :反复缺血组丘脑异常钙积聚与神经元损害明显重于单次缺血组 ;MK- 80 1能显著减轻和改善丘脑钙积聚与组织病理损害。结论 :反复非致死性短暂脑缺血导致丘脑腹侧神经元显著累积性损害 ,兴奋性氨基酸及 Ca2 +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反复非致死性短暂脑缺血导致神经元累积性损害和血管性痴呆,确切的损害型式和机制至今不甚明了。丘脑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结构,同时亦为脑缺血选择性易损区,但目前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反复性脑缺血丘脑神经元的病理损害及其发生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对象:实验于1999-03/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次脑缺血组、反复脑缺血组、MK-801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4-血管闭塞法,分别建立大鼠单次缺血15min和以1h为间隔反复缺血3×5min的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并再灌注5h、2d、4d。假手术组不灼烧椎动脉,不夹闭颈总动脉。应用45Ca放射自显影及光镜对比观察单次性脑缺血和反复性脑缺血及NMDA受体拮抗剂KM-801治疗后丘脑钙积聚和神经元损害的病理改变。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大鼠丘脑钙积聚与神经元损害的分布和程度。结果:假手术组丘脑无异常钙积聚和神经元损害。缺血再灌注5h,反复缺血组丘脑轻度异常钙积聚,神经元损害亦相对重于单次缺血组(0.98±0.19,0.60±0.14,P>0.05)。缺血再灌注2d,丘脑明显异常钙积聚与神经元损害,钙积聚程度与神经元损害记分反复缺血组显著重于单次缺血组(1.62±0.31,0.88±0.21,P<0.01)。缺血再灌注4d,丘脑异常钙积聚和缺血性损害进一步增强,以反复缺血组最为显著(1.80±0.21,1.02±0.23,P<0.01),尤其丘脑腹侧呈现显著异常钙积聚与累积性损害。MK-801明显减轻丘脑异常钙积聚与神经元损害,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神经元保护作用(1.80±0.15,0.20±0.12,P<0.01)。结论:反复非致死短暂脑缺血导致丘脑腹侧神经元显著累积性损害,兴奋性氨基酸及Ca2 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K-801对反复性脑缺血大脑皮层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光镜和电镜对比观察大鼠反复性与单次性脑缺血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病理损害及应用MK-801治疗后的影响。结果:反复缺血组皮层损害明显重于单次缺血组:MK-801能显著改善反复脑缺血皮层神经元缺血性损伤和超微结构损害。结论:兴奋毒机制可能在反复缺血性服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反复性脑缺血神经元选择性易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反复性脑缺血神经元选择性易损性。方法应用45Ca放射自显影及光镜对比观察大鼠反复性与单次性脑缺血神经元损害的密度和分布。结果 单次缺血易损部位主要为海马、新皮层、纹状体、丘脑、小脑、脑干等;反复缺血易损区的分布与单次缺血基本相似,但下丘和小脑对反复缺血抵抗,而丘脑腹侧和海马呈现显著的累积性损害。结论 反复性脑缺血神经元选择性易损性及其机制均有别于单次性脑缺血。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动态对比观察单次性15mim和反复性3×5min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大脑皮质cAMP、SOD和MDA含量的变化及相应的病理改变、发现反复性脑缺血及再灌流早期cAMP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则延迟性持续显著增高;反复性缺血组皮质神经元损害显著重于单次缺血组。结果提示cAMP和自由基均可能参与了反复性脑缺血神经元损害的病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模式在显微镜根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病人满意度分析。[方法]选择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的根管钙化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四手操作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时间、依从性、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工作效率、医患满意度、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手操作模式可提高显微镜根管治疗的效率及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 A型主动脉夹层(AAD)全弓置换术预置心包包裹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间诊断为AAD并行采用预置包裹止血法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入选,并选择我科同期传统方法行全弓置换的35例AAD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预置包裹组和对照组手术中情况:包括术中情况(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手术、心脏停搏及体外循环时间,术中用血量)、术后凝血功能{术后早期凝血功能对比,包括术后第一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ib)、K时间、最大血块强度})、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24 h引流量和用血量,再次开胸止血、机械通气时间、血滤治疗例数, 入住ICU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预置包裹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更短,术中使用红细胞量更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预置包裹组在术后早期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浓度、最大血块强度更高,凝血酶原时间及K时间更短(P均<0.05)。两组的再次开胸止血例数无明显差异,但预置包裹组术后24 h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AAD全弓置换术预置心包包裹止血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围术期出血量、保护患者凝血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以作为临床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