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变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呼吸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在该院睡眠中心就诊的791例成年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和血压监测。按照OSAHS诊断标准,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所有对象分为4组,比较各组患者睡前与醒后的血压变化,并了解血压变化与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各组高血压发生率随OSAHS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非OSAHS组患者的睡前醒后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OSAHS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重度OSAHS组患者的SBP、DBP分别升高了4.07mmHg、3.22mmHg(均P〈0.05)。轻度OSAHS组DBP的变化与AHI、微觉醒指数(AI)均成正相关(r分别为0.21、0.23,均P〈0.05);中度OSAHS组DBP的变化与AHI成正相关(r=0.24,P〈0.05);重度OSAHS组SBP的变化与快速动眼期(REM)、氧减指数(ODI)相关(r分别为-0.16、0.16,均P〈0.05),其DBP的变化与REM、AHI、ODI相关(r=-0.22、0.21、0.22,均P〈0.05)。结论 OS-AHS可引起夜间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因OSAHS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治疗该症伴随焦虑的疗效。方法共收集抑郁症患者211例,安非他酮组(治疗组)107例,氟西汀组(对比组)104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固定的研究。受试者分别口服安非他酮片300mg/d或氟西汀片20mg/d,疗程6周。结果治疗6周后,安非他酮组和氟西汀组的HAMD总分减分值分别为(11.75±6.66)、(11.91±5.43)(P=0.843);有效率分别为69.2%、74.0%(P=0.432);疾病严重度和总的进步评分(CGI)相比,P=0.295,0.245;治疗该症伴焦虑的HAMA总分减分评价疗效分别为(8.71±6.15)(、8.75±5.57),P=0.952。以上结果提示各项指标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为主要为口干、头昏、恶心。结论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和/(或)伴随焦虑的疗效和安全性与盐酸氟西汀相似,认为其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3.
李含秋  王西林  张敏玲 《新医学》2012,43(7):466-470
目的:探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G196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抑郁症及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53例抑郁症患者及180名正常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BDNF G196A基因多态性,采用连线测验A和B、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汉诺塔测验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BDNF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比较携带不同等位基因或基因型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抑郁症患者BDNF基因A等位基因的频率(60.1%)高于对照组(5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BDNF 196A等位基因的抑郁症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测验的成绩与没有携带A等位基因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基因型分类比较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携带A/A型患者的WSCT分类数低于其它两种基因型携带者、WSCT持续错误数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携带者(P<0.05)。结论:BDNF 196A等位基因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A/A基因型的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BD患者男、女各94、3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游离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TT3)、及抗抑郁药的使用存在性别差异(P<0.05);治疗前后游离和总甲状腺素(FT4、TT4)差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中FT4差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发病年龄与FT4、TT4差值呈负相关,精神病性症状与FT3、FT4、TT4差值呈正相关;而女性中TT4差值与精神病性症状呈负相关。结论 BD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及相关因素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31例癔症患者的随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癔症因其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化和不确定性 ,甚至出现短暂的幻觉、妄想[1] ,并且缺乏明确的体征 ,因此难以确诊。为了解癔症主要的症状特点、治疗及预后 ,我们对此进行研究。1 对象和方法在我院 1991年 1月~ 1999年 6月间出院诊断为癔症的病人中 ,完成随访 31例 ,男 3例 ,女 2 8例 ;年龄 8~ 6 8岁 ,平均 (38± 5 )岁 ;未婚 8例 ,已婚 18例 ,丧偶 5例。以我院出院病历登记簿为线索 ,逐例复习病史并见面会谈 ,完成资料收集 ,评估精神症状[1,2 ] 。2 结果急性起病 13例 ,亚急性起病 9例 ,慢性起病 9例。病程1个月~ 2 4年 ;1次住院 2 3例 ,2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特点及其治疗变化。方法收集GA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40名,采用帕罗西汀片有效治疗量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进行疗效评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BDNF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GAD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26.03±10.52)ng/mL]低于对照组[(43.27±10.28)ng/mL],治疗后GAD患者血清BDNF水平[(35.85±11.96)ng/mL]较治疗前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GAD显效患者[(39.43±12.35)ng/mL]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GAD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HAMA量表总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与躯体性焦虑因子分的相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AD患者血清BDNF水平的变化与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变化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BDNF水平可能是GAD的状态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80名,分别采用帕罗西汀(西医)、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帕罗西汀(中西医结合)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am iltonA nx iety Scale,HAMA)进行疗效评估,采用副反应量表(T reatm en t Em ergen t Sym ptom Scale,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前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HAMA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HAMA量表评分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末得分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西医结合组的显效性(94.7%)和有效性(97.4%)均高于西医组(分别为86.5%,91.9%);③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优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治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特异性.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通过对60例在校大学生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与60例非大学生组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回顾性调查,比较分析两者早期症状的特征.结果 在校大学生以偏执型多见,症状以妄想为主,疗效明显,与非大学生组比较有差异.结论 在校大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以妄想为主,症状发生率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应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广州市荔湾区幼儿园3~7岁气质类型和儿童心理卫生现况,对发现的可疑及阳性病例进行适当干预和随访。 【方法】 以8所幼儿园儿童为调查对象,应用儿童气质问卷和儿童心理障碍症状筛查表,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可疑和确诊病例转介儿童精神专科治疗,并进行一年随访。 【结果】 本研究群体的气质类型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为主;儿童心理障碍的总时点患病率为3.83%,其中以情绪障碍、发育障碍和行为问题为主;对可疑和阳性病例进行了追踪或综合性干预,一年随访结果显示接受干预的个体明显改善。 【结论】 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类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应早期发现和专业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型抗精神病药newgenerationatypicaldrug,NAD)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在儿童分裂症中的应用。方法共纳入使用奥氮平、利培酮及奎硫平的儿童分裂症患者66例,根据病历病情记录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有效率为71.O%,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5.7%,奎硫平组有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72.7%;利培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为21.O%,奥氮平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为33.0%,奎硫平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为30.O%。结论NAD对儿童分裂症安全有效,NAD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儿童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