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延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效果,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讨论。方法在10例成人尸头上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进行延颈交界区腹侧局部显微解剖探讨,观测延颈交界区有关结构。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对26例延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9例痊愈,17例好转。14例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面瘫2例,后组脑神经轻度麻痹1例,脑脊液漏1例。结论枕下极外侧入路可以满足延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手术野的显露,是切除该部位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aSAH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治疗方式、总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DCI的关系。结果 74例中,65例入院后检测血脂,20例出现DCI,45例未出现DCI,aSAH后DCI的发生率为3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甘油三酯及改良Fisher分级是aSAH后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及时检测aSAH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对患者进行改良Fisher分级对DCI的诊断治疗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学特点,指导临床手术。方法 8例成人尸头,取颞下锁孔入路,在内镜下观察小脑幕中切迹的解剖结构,并测量之,同时了解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结果颧弓后根前1/3处颅骨内板至脑干和小脑幕游离缘的距离分别为(47.30±3.82)mm和(39.79±3.06)mm,通过内镜能够观察到鞍后、脚间池、岩斜区和小脑幕游离缘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结构。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具有骨窗小,但显露充分,手术创伤小的特点,可处理小脑幕游离缘为中心的病变,熟悉入路中各结构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和距离对术中定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内镜辅助下运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探查面神经并分离责任血管,在微血管与面神经间垫入Teflon涤纶绵.结果: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79例,15例面部仍有不同程度抽搐的患者症状在术后1 ~22周内消失,2例随访至今患侧面部仍有轻度抽搐,无永久性并发症.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氨基胍对氧-糖剥夺大鼠皮质神经元一氧化氮(NO)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7月选取新生24 h内SD大鼠12只,分离及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取原代培养8 d的皮质神经元,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氨基胍组。正常对照组皮质神经元采用Neurobasal培养液+2%B27培养液添加剂培养,氧-糖剥夺组皮质神经元缺氧、缺糖处理45 min后,换Neurobasal培养液+2%B27培养液添加剂培养;氨基胍组皮质神经元缺氧、缺糖处理45 min后,换Neurobasal培养液+2%B27培养液添加剂培养的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0 mmol/L的氨基胍溶液。各组培养2、6、12 h,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培养2、6、12 h时细胞上清液中NO、Caspase-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氧-糖剥夺组、氨基胍组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NO、Caspase-3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氨基胍组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NO、Caspase-3表达水平较氧-糖剥夺组降低(P<0.05)。结论 氨基胍可抑制氧-糖剥夺大鼠皮质神经元NO及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皮质神经元的凋亡,对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以CT导向立体定位脑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而得到推广.为探讨超早期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笔者对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在CT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神经外科学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科性较强,涉及面较广,与多个学科均有关联,且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器官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复杂,是学生们普遍反映较难理解的章节,加之到开始进入临床神经外科学习阶段时,医学生们早已把初学的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及神经病理学等知识淡忘,这就更增加了授课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防治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82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术后腰椎穿刺引流。通过经颅脑多普勒(TCD)监测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瘤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TBI组、抑制剂组,每组18只,每组再分为损伤后6、24、72 h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TBI组和抑制剂组采用改良自由落体硬脑膜撞击法建立TBI模型,抑制剂组在模型建立前连续2d尾静脉注射CaSR阻滞剂NPS2390(1次/d,每次10 μmol/kg),对照组只开骨窗不予打击.采用改良神经行为学评分(mNSS)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损伤脑组织CaSR、Caspase-3 mRNA的表达,Westem blot法检测CaSR、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皮质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建模后6、24、72 h,(1)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TBI组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比较,各时间点mNSS评分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抑制剂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2)TBI组和抑制剂组不同时间点CaSR、Caspase-3的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均为24 h达高峰(均P〈0.01).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比较,TBI组各时间点CaSR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增高(均P〈0.01),Caspase-3的蛋白表达仅在24 h高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0.05).(3)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TBI模型制作后24 h凋亡细胞达到峰值.各时间点TBI组比对照组和抑制剂组神经元凋亡细胞指数均增高(均P〈0.01),而抑制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指数仍高(均P〈0.01).(4)CaSR、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与细胞凋亡指数存在正相关(r =0.300,P 〈0.05;r =0.371,P〈0.01),CaSR蛋白的表达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434,P〈0.01).结论 大鼠TBI后,CaSR在抑制神经元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检测(SSep)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颅内动脉瘤需行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进行SSEP系统监测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评估手术中患者可能存在的脑缺血、缺氧状况。结果 SSEP监测结果显示,麻醉剂对患者的SSEP无明显影响(P0.05),术中对患者载瘤动脉进行阻断时,5例患者SSep波幅和或潜伏期出现变化,调整动脉瘤夹后均快速恢复正常(P0.05)。术中TCD监测3例载瘤动脉完远端无血流信号,6例术中夹闭后载瘤动脉远端流速显著降低,提示动脉瘤被完全或部分夹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均恢复正常。18例动脉瘤夹放置后,TCD检测瘤体仍有血流信号,调整动脉瘤夹后,瘤体血流信号消失,受手术牵拉或自身血液刺激,几乎所有载瘤动脉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痉挛,TCD显示血流速度升高,动脉瘤夹闭后,用适量硝普钠盐水冲洗,血管痉挛明显缓解,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导致患者术中神经损伤。结论 SSep监测能够指导手术断流时间,TCD监测帮助监测人员分析患者血流状况,迅速了解患者脑功能变化并快速调整手术方案,及动脉瘤夹的夹闭位置,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