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婴幼儿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ICA)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3例3岁以下婴幼儿ICA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变的大小、分布及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结果 13例患儿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部分采用神经导航下手术),共切除病变13个,多发病变者仅切除责任病灶,病灶平均大小21.6 mm,大脑半球发生率最高(8/13,61.5%);术后全组患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原有癫痫发作、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除1例复视未改善外,均明显改善。随访2~5年,无复发病例,未出现新的临床症状。结论婴幼儿ICA的临床特点与成人不同,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微创手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瓣旋转术式治疗婴幼儿狭颅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7例狭颅症患儿的临床资料,5例为矢状缝早闭所致的"舟状头",采用额顶骨骨瓣交叉旋转+颞骨栅栏截骨术式;2例为额缝早闭所致的"三角头",采用额骨骨瓣旋转+额眶带前移术式。结果 7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月∽6年,患儿头颅外形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发育正常。结论骨瓣旋转术式利用畸形颅骨自身角度,有效地扩充颅腔容积,术后美观度良好,是手术治疗婴幼儿狭颅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thrombosis,DVT),特别是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致患者死亡或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重视颅脑手术围手术期DVT,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本文就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与术后DVT防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窦区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保守治疗、骨折区手术及远隔部位手术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共纳入35例患者,其中骨折区主要位于上矢状窦前1/3段14例,位于上矢状窦中1/3段9例,位于上矢状窦后1/3段11例,跨左侧横窦1例。保守治疗9例,均治愈出院。行手术治疗26例,其中8例行凹陷性骨折远隔区域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8例行骨折片整复及同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26例手术患者中5例死亡,21例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均在较短时间内改善。 结论对于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应选择谨慎的手术方式及时机,有效控制手术出血,尽可能修补静脉窦壁的破损,并降低后期静脉循环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 ARM)合并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福建省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收治的105例ARM患儿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按照Wingspread分类法分型, 将ARM患儿分为中高位和低位两类;按照Krickenbeck分类法分型, 将ARM患儿分为伴瘘管和不伴瘘管两类;根据MRI检查结果, 将患儿分为TCS组和无TCS组。统计分析TCS与年龄、ARM分型及合并其他畸形的相关性及相关治疗意义。结果 105例ARM患儿中, 29例(27.6%)存在TCS, 76例(72.4%)无TCS。55例(52.4%)合并其他畸形, 其中37例合并1种畸形, 18例合并两种及以上畸形。Wingspread分型及合并其他畸形是ARM患儿合并TCS的独立影响因素, 中高位ARM合并TCS的概率是低位ARM的3.223倍(OR=3.223, 95%CI:1.128~9.210, P=0.029), 合并2种及以上其他畸形...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MRI分析正常成人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内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es,AG)的影像学分布,同时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s,PSM)临床资料,探讨窦内起源脑膜瘤的解剖依据。 方法 收集100例排除脑器质性病变的各年龄段头颅MRI常规及增强扫描资料,统计SSS内AG的分布及大小,本研究称为AG组。收集本科室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PSM患者30例的MRI资料及手术情况,特别关注疑似SSS内PSM的影像特点和起源位置,本研究称为PSM组。 结果 AG组100例中有32例MRI能够辨认SSS内AG,其中在SSS前1/3段发现6个AG,中1/3段发现24个,后1/3段发现11个。分析30例PSM患者的MRI特点,发现符合SSS内脑膜瘤者5例,其中位于SSS中1/3段2例,后1/3段3例;均手术治疗并随访24~33个月,无肿瘤复发。两组比较,窦内AG的分布与窦内脑膜瘤好发部位相仿,肿瘤的影像学形态符合窦内生长规律。 结论 PSM并非都是窦旁起源的,少部分可能起源于SSS内的AG,MRI显示以窦内纵向扩展为主、两侧对称性扩展为辅的特征,可予定义为“SSS脑膜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RI分析正常成人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内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es,AG)的影像学分布,同时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s,PSM)临床资料,探讨窦内起源脑膜瘤的解剖依据。 方法 收集100例排除脑器质性病变的各年龄段头颅MRI常规及增强扫描资料,统计SSS内AG的分布及大小,本研究称为AG组。收集本科室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PSM患者30例的MRI资料及手术情况,特别关注疑似SSS内PSM的影像特点和起源位置,本研究称为PSM组。 结果 AG组100例中有32例MRI能够辨认SSS内AG,其中在SSS前1/3段发现6个AG,中1/3段发现24个,后1/3段发现11个。分析30例PSM患者的MRI特点,发现符合SSS内脑膜瘤者5例,其中位于SSS中1/3段2例,后1/3段3例;均手术治疗并随访24~33个月,无肿瘤复发。两组比较,窦内AG的分布与窦内脑膜瘤好发部位相仿,肿瘤的影像学形态符合窦内生长规律。 结论 PSM并非都是窦旁起源的,少部分可能起源于SSS内的AG,MRI显示以窦内纵向扩展为主、两侧对称性扩展为辅的特征,可予定义为“SSS脑膜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的影像特点及其与脊髓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颈椎管内肿瘤24例,在术前3天及术后1个月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并通过DTT重建白质纤维束,观察纤维束走行及完整性情况。采用McCormick分级法进行脊髓功能的评估。结果 DTT可清晰显现纤维束的饱满或稀疏情况,完整或中断现象;也可以观察纤维束与肿瘤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纤维束是受肿瘤推压移位还是包绕肿瘤。术前纤维束形态与McCormick分级及预后有关系,纤维束形态完整的患者术前脊髓功能状态及术后1个月时的预后均要显著好于中断型(P<0.05)。结论 DTT能直观显示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并对颈椎管内肿瘤的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