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主要是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 ,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治疗。我们采用丙种球蛋白 (IVIG)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5 0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2月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共 10 0例 ,诊断按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 ,男 2 9例 ,女 2 1例 ;对照组 5 0例 ,男 3 1例 ,女 19例。年龄 2~ 12个月。均有咳嗽、气喘、气急 ,两肺可闻及喘鸣音、中细湿罗音 ,X线均有不…  相似文献   
2.
大鼠氢氟酸致伤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氢氟酸致伤模型,探讨氢氟酸烧伤后不同时限治疗组织学的变化。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用55%氢氟酸致伤,观察不同时间即伤后未治疗组、30s和30min治疗组的病理变化。并采用积分加权法定量观察结果,综合评价致伤后实验动物的主要脏器。结果:(1)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脏纤维灶性坏死、变性和心脏间质出血,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肺脏以出血、充血为主要病变。肝脏细胞以变性为主,未见明确坏死;炎细胞浸润于汇管区,肝窦内血流成份外溢形成片状。肾小管上皮坏死,细胞变性,肾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均可见到蛋白管型。脑组织病理变化未见明显异常。(2)未治疗组病理变化明显重于30min组和30s治疗组,30min组变化则重于30s治疗组。(3)三组积分加权值分别为56.20、65.20和60.60。(4)电镜与光镜结果相吻合。(4)大鼠3d死亡率为100%,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建立氢氟酸致伤模型和动物实验证实,氢氟酸烧伤后组织病理变化效果满意。对氢氟酸烧伤必需尽快早期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猫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动物模型。方法:16只成年健康家猫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右颞开颅,抬起颞叶.暴露中脑及动眼神经,基本平动眼神经水平,用宽8mm、厚1mm金属毁损器横行插入中脑,深度11mm。术后饲养一个月处死动物。结果:实验组12只动物中1只因基底动脉损伤、1只因胃管内返流液误吸死亡,余10只动物均达PVS标准。结论:中脑网状结构毁损法可使猫达到PVS。  相似文献   
4.
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时剂量与浓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时剂量与浓度选择朱森树宋淑君(解放军第251医院动物中心,张家口075000)戊巴比妥钠为白色粉末,其水溶液不稳定,易析出结晶。它是一种镇静和抗癫痫药,用于动物实验麻醉与诱导麻醉的时间已较长。用于鼠类实验时,在使用剂量、浓度上各家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分析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60例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放疗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替吉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6.67%,观察组为5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白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损害等情况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等方面观察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采取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的治疗方式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滴鼻净是临床常用的制剂,是一种盐酸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药,主要成分为盐酸萘甲唑林[1],小婴儿外用时引起中毒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近期内收治2例小婴儿,经抢救使患儿转危为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对健康的要求,组织、实施的一种活动过程.我国护理管理发展与国外相比经历了不平常的历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磷烧伤对大鼠肝脏及线粒体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磷烧伤与肝细胞及其线粒体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磷烧伤组、烫伤组、正常对照组.每致伤组每时相点6只,分别于伤后5、10和24 h放血活杀,取血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同时取肝组织,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活性以及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pi/O)、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变化.结果磷伤后血ALT、GOT、LDH不仅显著高于对照组,也显著高于烫烧伤组(P<0.05);磷烧伤组RCR、Pi/O及S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烫伤组(P<0.05);磷烧伤组肝组织SOD,GSH低于烫伤组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低于烫伤组(P<0.05).结论肝细胞及线粒体的损伤不仅有过氧化损伤因素起作用,还有磷转化为磷酸后对肝细胞及其亚结构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科病区护患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深入,护理模式和护理工作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确定了整体护理思想,整体护理要求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产生,更增加了儿科病区护患关系的特殊性。我们分析了如何在儿科病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