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估接受单个种植体颊侧牙槽嵴保存(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ARP)和结缔组织移植(connective tissue transplantation,CTG)的牙缺失患者3年临床美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3例牙缺失患者,分别进行拔牙、ARP、种植体植入、CTG和永久修复。评估患者术后第1年和第3年探诊出血发生率、探诊深度、边缘骨吸收、种植体红、白色美学效果,CTG前、CTG后即刻、术后第1年和第3年种植体颊侧黏膜厚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从咀嚼功能、整体美观、附着高度和色泽评估患者满意度,观察术后3年种植体情况,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1年随访率为100%,术后第3年随访率为90.70%。术后第1年和第3年,种植体红、白美学效果较满意。术后第3年,近中龈乳头评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年(P<0.05)。CTG后即刻、术后第1年和第3年,种植体颊侧黏膜厚度较CTG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1年和第3年,种植体颊侧黏膜厚度较CTG前分别增益1.02 mm(相对稳定性:90.12%)和1.01 mm(相对稳定性:84.31%);CTG后即刻、术后第1年和术后第3年,患者对种植体咀嚼功能、整体美观、附着高度和色泽的满意度评分均>8分。种植体3年存留率为100%,种植体3年成功率为97.44%。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经洁牙等清洁处理后缓解,未出现组织瓣坏死、开口受限及舌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ARP与CTG对牙缺失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和美学效果,3年内CTG对种植体颊侧黏膜厚度表现为增厚且相对稳定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上前牙区即刻种植联合即刻修复的软组织效果。方法上前牙区单牙即刻种植患者26例,微创拔牙后植入ZIMMER TSV种植体,获得良好初期稳定性并实施即刻修复,经过6~12个月骨结合和牙龈塑形后完成上部修复,观察负重6个月后牙龈组织情况。结果26例患者完成骨整合及最终修复,负重正常,无探诊出血、牙龈红肿,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及龈缘高度降低分别为(0.52±0.22) mm、(0.56±0.31) mm 和(0.71±0.34)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97,P=0.29)。结论上前牙区单牙即刻种植联合即刻修复存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退缩。  相似文献   
3.
背景: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由于其较强的载药能力强、纳米级大小、血液中长循环等优点在载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的:评估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的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MePEG-PLA)纳米粒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毒性。方法:通过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MePEG-PLA纳米粒,MTS法测定纳米粒培养1,2,3d后对MG63的毒性。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表征纳米胶束外观形态;酶标仪检测培养1,2,3d细胞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MePEG-PL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5.7nm,分布均匀,呈球形,Zeta电位为-8.06mV,MePEG-PLA毒性为0级。提示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简单易行,制备的纳米粒无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趋势季节模型是否适用于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的发病预测。方法利用我中心疾病监测信息系统2001-2006年鹤壁市菌痢发病资料,用趋势季节模型的方法预测2007-2009年鹤壁市各季度的菌痢发病率,观察预测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是否一致。结果用趋势季节模型的方法预测,2007年各季度预测发病率分别为0.32‰、1.55‰、4.08‰、0.96‰,实际发病率分别为0.37‰、1.31‰、3.77‰、0.94‰;2008年各季度预测发病率分别为0.29‰、1.41‰、3.96‰、0.36‰,实际发病率分别为0.44‰、0.91‰、4.04‰、0.52‰;2009年1、2、3、4季度预测发病率分别为0.26‰、1.27‰、3.31‰、0.56‰,实际发病率分别为0.17‰、1.20‰、2.67‰、0.43‰,利用趋势季节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均相接近。结论利用趋势季节模型预测我市菌痢的发病率是适用的,其它地区、其它疾病的发病只要符合趋势季节变化,均可使用该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背景: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由于其较强的载药能力强、纳米级大小、血液中长循环等优点在载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的:评估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的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MePEG-PLA)纳米粒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毒性。方法:通过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MePEG-PLA纳米粒,MTS法测定纳米粒培养1,2,3d后对MG63的毒性。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表征纳米胶束外观形态;酶标仪检测培养1,2,3d细胞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MePEG-PL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5.7nm,分布均匀,呈球形,Zeta电位为-8.06mV,MePEG-PLA毒性为0级。提示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简单易行,制备的纳米粒无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由于其较强的载药能力强、纳米级大小、血液中长循环等优点在载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的:评估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的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 (MePEG-PLA)纳米粒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毒性。 方法:通过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MePEG-PLA纳米粒,MTS法测定纳米粒培养1,2,3 d后对MG63的毒性。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表征纳米胶束外观形态;酶标仪检测培养1,2,3 d细胞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MePEG-PL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5.7 nm,分布均匀,呈球形,Zeta电位为-8.06 mV,MePEG-PLA毒性为 0级。提示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简单易行,制备的纳米粒无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背景:紫外光因其照射纯钛表面可以引起表面亲水性的显著提高,近几年作为一种新的钛表面处理手段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的:探讨紫外光激发纯钛表面光催化作用引起的降解能力和体外矿化能力。 方法:打磨抛光纯钛和微弧氧化纯钛表面接受紫外光处理,通过亚甲基蓝降解实验检测紫外光激发纯钛表面光催化作用,体外浸泡模拟体液评价体外诱导磷灰石能力。酶标仪检测12 h时亚甲基蓝溶液吸光度值;2周时扫描电镜观察纯钛表面磷灰石沉积后形貌,X射线衍射仪检测表面晶相。 结果与结论:紫外光激发微弧氧化纯钛表面产生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强于打磨抛光纯钛表面(P < 0.05),微弧氧化纯钛表面经紫外光照射后体外矿化能力显著增强。提示紫外光作为一种新的钛表面处理方法,可以增强材料生物活性。 关键词:光催化;钛;牙种植体;降解;矿化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8.0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在种植体附着龈增宽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例种植体周附着龈不足或缺失的患者,采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增宽种植体周的附着龈。术后观察游离龈瓣的存活状态,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时附着龈的宽度,计算术后1年附着龈的收缩率。结果 20例患者的游离龈瓣均存活,术后1年附着龈宽度为(3.05±0.44)mm,与术前相比增加了(2.56±0.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减小了(2.13±0.28)mm,附着龈收缩率为41.22%±5.04%。结论 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应用于附着龈增宽术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能较好地提高种植体周附着龈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紫外光因其照射纯钛表面可以引起表面亲水性的显著提高,近几年作为一种新的钛表面处理手段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紫外光激发纯钛表面光催化作用引起的降解能力和体外矿化能力。方法:打磨抛光纯钛和微弧氧化纯钛表面接受紫外光处理,通过亚甲基蓝降解实验检测紫外光激发纯钛表面光催化作用,体外浸泡模拟体液评价体外诱导磷灰石能力。酶标仪检测12h时亚甲基蓝溶液吸光度值;2周时扫描电镜观察纯钛表面磷灰石沉积后形貌,X射线衍射仪检测表面晶相。结果与结论:紫外光激发微弧氧化纯钛表面产生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强于打磨抛光纯钛表面(P〈0.05),微弧氧化纯钛表面经紫外光照射后体外矿化能力显著增强。提示紫外光作为一种新的钛表面处理方法,可以增强材料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U型反折结缔组织瓣在美学区种植二期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进行上前牙区种植修复患者30例,植入Ankylos种植体并行骨增量手术,经过4~6个月骨结合进行二期手术。观察组采用U型反折结缔组织瓣增量软组织,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翻瓣术式完成,最后完成最终修复体,随访3个月后测量Furhauser美学指数、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及探诊深度(PD)。结果:观察组的美学指数为(9.40±2.9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20±2.88)分,且具有较佳的mPLI和mSBI。结论:二期手术应用U型反折结缔组织瓣可以促进上前牙区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