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血清代谢组学数据的分类能力,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方法病例组为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62例健康个体,收集他们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然后用随机森林对数据进行分类,用OOB误差率估计、五折交叉验证评价分类效果,借助随机森林中变量重要性评分(VIM)获得重要的差异代谢物。结果随机森林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代谢组学数据分类效果较好。病例组错分率为4.0%,对照组错分率为1.6%。OOB误差率估计为2.68%,五折交叉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99,并根据VIM筛选出15个重要的差异代谢物。结论将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技术与随机森林相结合,能够筛选出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代谢物,可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方剑乔教授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临诊,查阅术后尿潴留的相关文献记载,探讨中医对该病理论渊源及治疗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和治疗特点等方面总结方教授临床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 [结果] 方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为肾与膀胱气化不利,针灸治疗采用深刺结合低频电针强刺激次髎穴及重灸腹部腧穴的方法,腹背同治,以推动膀胱气化,通调水道,通利小便。所举验案为笔者临床跟诊过程中所见的术后尿潴留患者,方教授运用骶部电针强刺激结合腹部重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方教授采用深刺结合低频电针强刺激次髎穴及重灸腹部腧穴的方法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卓著,值得深入研究、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大鼠右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观察牛肾上腺髓质22肽(bovine adrenal medulla 22,BAM22)对CFA致大鼠慢性炎性痛和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2只脊髓鞘内插管成功的健康雄性SD大鼠右足底注射CFA建立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BAM22组、BAM22+纳洛酮组、生理盐水+EA组、BAM22抗体组和BAM22抗体+EA组,每组7只。生理盐水+EA组和BAM22抗体+EA组均在造模24 h后开始介入电针治疗,电针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昆仑穴,刺激参数为疏密波,频率2/100 Hz,刺激强度1 mA,时间30 min,每日1次,连续7 d;余组仅以相应固定,不予电针处理。造模后第7天,各组大鼠鞘内注射相应试剂。分别检测造模前和造模后24 h、6 d、7 d时大鼠右足的热缩腿潜伏期(thermal paw withdrawal latency,T-PWL)作为痛阈指标。结果 BAM22多肽、电针组均可明显延长大鼠患侧T-PWL,鞘内注射纳洛酮能部分阻断BAM22多肽对大鼠痛阈的影响;BAM22抗体也可明显反转电针的T-PWL延长效应。结论 BAM22多肽和电针均能显著抑制CFA大鼠慢性炎性痛,电针镇痛作用可能存在与BAM22多肽相关的非阿片机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FCM)在动态设计组学数据不同动态趋势聚类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分别对模拟的动态数据和动态基因表达进行聚类,识别不同的变化模式。结果对模拟数据的分析显示,FCM可以准确地识别模拟设定的不同动态变化趋势,并将其聚为一类;同时,通过设定隶属度阈值我们可以避免对噪声变量的聚类。而对动态基因组表达数据的实例分析表明FCM可以有效地将具有相同表达模式的基因聚类,并且能给出类间关系。结论模糊C-均值聚类可以用于动态组学数据不同动态变化模式的聚类,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探索生物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小干扰 RNA ( 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 )对完全弗氏佐剂(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大鼠患侧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中MrgC(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C, MrgC) mRNA与蛋白表达的干扰作用,并观察该作用对大鼠患足痛阈及患侧DRG PKCε丝氨酸729点位磷酸化( phosphorylation of PKCε Ser729, p-PKCε Ser729)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 SD ( Sprague-Dawley,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siRNA组,MrgC siRNA组,每组8只。大鼠脊髓鞘内插管成功后,两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鞘内注射4 d,1次/d,5μg/d/只。给药第4 d,大鼠右后足底注射CFA 0.1 mL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此后隔日注射药物,直至给药第11 d处死。分别于鞘内置管前、给药前、给药4 d( CFA造模0 h)、给药5 d (CFA造模24 h)、给药11 d(CFA造模7 d)5个时点检测大鼠患足机械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 PWTs)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侧DRG MrgC的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患侧DRG MrgC表达量及p-PKCεSer729的含量。结果与给药4 d比较,给药5 d两组大鼠的PWTs均有显著的下降( P<0.01);给药前后各时点,两组大鼠之间PWTs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给药11d时大鼠患侧L4-L6 DRG MrgC mRNA的表达,与对照siRNA组比较,MrgC siRNA组各神经节MrgC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大鼠给药11d时大鼠患侧L4-L6 DRG MrgC与p-PKCεSer729的表达,与对照siRNA组比较,MrgC siRNA组患侧DRG的MrgC阳性细胞率明显减少( P<0.01),而p-PKCεSer729的阳性细胞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 MrgC siRNA片段可有效干扰CFA慢性炎性痛大鼠患侧L4-L6 DRG MrgC mRNA与MrgC的表达,对MrgC的干扰作用能显著上调PKCεSer729磷酸化的水平,但不影响大鼠患足机械缩腿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Ⅱ型的治疗方法和各种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70例VADAⅡ型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对照组(药物随访,12例)和介入治疗组(58例)。介入治疗组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闭塞组(14例)和血管重建组(44例)。血管重建组再根据支架方向的不同分为血管重建(单纯支架)A亚组、血管重建(支架方向VA-VA)B亚组和血管重建(支架方向VA-PICA)C亚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各组VADA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疗效和随访(平均2年)结果,结合复习文献资料进行探讨。结果 2年随访结果:对照组、闭塞组、血管重建A亚组和血管重建B亚组+C亚组的治愈率+改善率分别为18.2%、69.2%(9/13例)、47.1%(8/17例)和80.0%(16/20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2/11例)、15.4%(2/13例)、11.8%(2/17例)和5.0%(1/20例)。血管重建组的单支架、双/多支架和密网支架治愈率+改善率分别为57.1%(12/21例)、69.2%(9/13例)和100%(3/3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2/21例)、7.7%(1/13例)和0。结论 VADAⅡ型介入治疗的疗效较药物随访好;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的疗效较闭塞和单纯支架治疗好,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数量和类型的支架,其疗效及并发症是否有差异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听神经瘤所致单侧听力下降患者为听神经瘤组,纳入与听神经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测试,比较两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听神经瘤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正常,但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以及执行功能项显著下降。与左侧听神经瘤比较,右侧听神经瘤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听力受损程度及病程是右侧听神经瘤患者认知损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听神经瘤可导致患者认知损害,且右侧听神经瘤患者认知损害程度更为显著,临床应重视听神经瘤患者认知状况的评估及保护。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应用捕获-标记-再捕获法(capture-mark-recapture,CMR)评估2013-2014年济南市居民死亡登记漏报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城乡分层抽取济南市2个区、3个县,从抽中的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8个村(居委会)。通过民政、公安、妇幼、村医、村干部、社区居委会搜集辖区内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户籍人口死亡名单,与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比对,计算漏报率。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济南市2013-2014年死亡病例2 903例,死因监测登记同期死亡病例3 113例,CMR估计死亡病例3 772例(95%CI:3 741~3 802),死因监测漏报率为17.46%。不同类别的漏报率比较,2013、2014年漏报率分别为19.29%、15.57%(χ2 =8.92,P< 0.01)。城区、农村漏报率分别为20.91%、11.93%(χ2=47.35,P< 0.01)。男性、女性漏报率分别为17.87%、16.98%(χ2 =0.48,P> 0.05),< 5岁组、≥5岁组漏报率分别为21.57%、17.45%(χ2 =0.03,P> 0.05)。结论 济南市死因监测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应用CMR可以评估漏报水平,建议定期开展漏报调查,校正常规监测数据,并针对发现的漏报重点环节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