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患者34岁,于2003年11月21日入院(住院号465938),92年自娩一活婴,产后上宫内环。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年7月中旬,8月23日开始阴道淋漓出血20余天,10月6日患者大便时突发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就诊于内科考虑为急性胃肠炎,对症治疗好转。因持续头晕乏力,血色素80g/L,就诊于血液科诊断缺铁性贫血,给予补血药物治疗。11月8日因行经时间过长就诊于妇科门诊,妇科检查:子宫质软,如孕3个月大小,右侧可及一肿物约10×12cm2,质硬,与子宫关系密切,验尿HCG阳性,考虑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B超检查:子宫8.4×6.7×6.4cm3,宫腔线不均,质粗,回声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与缺血性脑卒中(CI)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9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对照组,72例,MAU<30mg/L)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MAU组,37例,30mg/L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急性发作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分布的特点及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后脑血流灌注的改变情况,进一步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其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99m^Tc-ECD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对22例偏头痛病人于急性发作期行SPECT脑灌注显像,对图像进行目测及半定量分析。比较头痛部位与脑灌注异常部位的相关性;自身头痛侧与非头痛侧脑血流灌注的不对称性;以及脑灌注异常程度与偏头痛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82%病人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期,SPECT表现为相关部位局部脑血流量减低;脑灌注改变的部位与头痛部位相关;对于一侧头痛病人,头痛侧与非头痛侧的脑血流量有明显差异,尤其在额叶、顶叶、颞叶明显(P〈0.05或P〈0.01);局部脑灌注减低的程度在一定条件下与头痛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成正比,但不成线性关系:10例病人在西比灵治疗前后rCBF比较,4例恢复正常,3例低灌注仍然存在,但rCBF评分增加,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偏头痛病人在急性期普遍存在脑血流灌注异常。与CT、磁共振成像(MRI)、颅多普勒超声(332D)等辅助检查工具相比,SPECT可以反映脑细胞功能及脑血流的变化,在偏头痛的临床诊疗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VBI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纤维蛋白原(Fbg)、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所示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9.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Fbg、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阿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均〈0.05)。TCD显示治疗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260例,应用高分辨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ted thickness,IMT)及斑块情况?患者分为4组:IMT正常组(24例)?IMT增厚组(62例)?稳定性斑块组(110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64例)?测定血清生化指标?MMP-9?TIMP-1水平并行组间比较?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依次增高,不稳定性斑块组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 (P < 0.01)?以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lgMMP-9呈正相关?以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BMI?TG?lgMMP-9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TIM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三种方法测算北京市≥15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healthy-adjusted life ex-pectancy,HALE),评价北京市人群健康状况.方法 收集北京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北京市居民死因漏报调查数据、北京市居民自报健康调查数据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塘沽区四年的食品生产销售及公共场所等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中活动性肺结核阳性检出率的总结分析,发现健康体检中活动性肺结核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我区肺结核患病率。胸部透视的阳性检出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明显低于X线胸片的阳性检出率,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99.9%以上的从业人员不能从中得到收益,反而增加了辐射的潜在危险,也浪费了卫生资源,应淘汰或者改用更加合理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急性发作期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情况.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VBI患者32例进行SPECT检查,与12名健康体检者同期进行时照观察,分析VBI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 目测示VBI发作期患者右侧低灌注明显高于左侧,经半定量分析后VBI组的脑血流灌注在多处较时照组减低;VBI组左右比较,右侧脑血流灌注普遍低于左侧.结论 SPECT对VBI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且VBI发作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异常在椎基底动脉系为主的基础上还波及颈内动脉系.  相似文献   
9.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lteplase,rt-PA)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最有效的治疗药物,然而,静脉溶栓也伴随着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增加,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因此,研究静脉溶栓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3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68.7±10.6)岁,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就诊时间<6 h 12例,6~12 h 23例,12~24 h 28例,24~48 h 15例,48~72 h 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