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04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抑郁症和焦虑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抑郁症的动物模型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终生患病率高达15%~20%。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抑郁心境、快感缺乏、无价值感及罪恶感等。常见的抑郁症症状还包括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自发性运动、睡眠及体重改变等。最早的抑郁症模型来源于临床观察,即超过10%以上的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利舍平的患者出现了抑郁性症状。利舍平在动物身上引起了运动性抑制,这一抑制可以被5-羟色胺的前体5.HTP或去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模型是精神医学以及脑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各种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对精神障碍的病因学机制、药物作用机理的探讨以及新药开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考虑,疾病模型的研究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与人,因此,动物模型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为探讨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先后开发了许多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障碍、酒精中毒等精神障碍相关的以及各种关于学习和记忆的动物模型,这些模型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本质以及大脑作用机制的了解。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病因病理的复杂性以及动物模型自身的局限性加之日益更新的精神疾病新知识,发展、充实、完善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是目前精神医学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对精神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科研工作仍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开展。鉴此,本文首先阐述精神疾病动物模型所欲达到的几个目标,然后简要地介绍目前较为常用的且比较成熟的的几个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隔核(Septum)在实验大鼠对关联性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化恐惧的获得(Acquisi-tion)已经证明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对关联性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化恐惧的表达(Expression)的作用至今仍未阐明。方法:实验组大鼠分别采用射频(Radiofrequency)技术对双侧中隔核区行组织毁损术,对照组大鼠完全按照实验组大鼠的手术程序,但不采用射频技术进行组织破坏,然后均接受经典的条件化恐惧的实验训练。实验1:实验大鼠(n=18)在手术后第11d,经采用足部电击(Footshocks)方法产生与之关联的条件化恐惧,然后在24h后,在相同条件下但不予以足部电击的情况下评定其僵滞(Freezing)行为;实验2:实验大鼠(n=16)在手术前24h,先采用足部电击方法产生与之关联的条件化恐惧,然后在手术后第11d在相同条件下但不予以足部电击的情况下评定僵滞行为。结果:在训练前接受双侧中隔核毁损的大鼠既不阻断也不增强关联性条件化僵滞,而在训练后接受双侧中隔核毁损的大鼠则明显阻断关联性条件化僵滞的表达,同时因关联性条件化恐惧所致非粪的数量也明显减少。结论:双侧中隔核的毁损并不引起关联性条件化恐惧的增强,而是明显减弱关联性条件化恐惧的表达水平,因此,中隔核具有潜在增强关联性条件化恐惧的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恶性症候群(NMS)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严重副作用,早已被人们现熟知与阻断DA受体有关,用DA受体激动剂治疗有效。但最近报导认为不但是DA受体阻断强的抗精神病药物即使对DA受体阻断弱的或几乎没有阻断DA受体作用的抗抑郁药也能发生NM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