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讨论了曾经深具影响的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在认知结构、知识获得和课堂教学模式等几个当代学习理论中的典型问题上的见解,并由此指出了这一理论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一方面从多个学科关于文化对社会心理具有影响或塑造作用的论述出发,论证了社会心理的文化特性;另一方面,本文批判性地分析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的意识形态色彩,论证了西方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文化价值偏差。据此,本文提出了在我国开展民族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儿童法律概念的表征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者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法律”一词为靶词,让小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然后将联想出的高频词(概念)作为分析单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法律概念在儿童心目中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表征的:(1)罪与罚;(2)司法机关和人员(含行为);(3)法律条规和品格。结果还发现,与成人相比,儿童对法律概念的表征无论是从维度还是从内容深度上都要单一、浅表和具体得多。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大支柱──吴江霖心理学思想述评(之一)戴健林,冯文侣[内容提要]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两大支柱之一,是吴江霖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独特方面,贯穿在他晚年的思考和研究活动;并且,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为刚刚获得新生的中国社会心理学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以传统社会中国人的法律态度为切入点,对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法律心理进行梳理分析和新的诠释. 所谓态度,是个体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现代社会心理学普遍认为态度具有三个要素,即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有关态度成分的"三元论"的观点正反映了人类心理现象的知、情、意三大要素.这里我们也以此为分析框架,从知、情、意三个层次对传统社会中中国人的法律态度进行探讨,将法律态度的心理内容划分为:  相似文献   
6.
在展开本题的讨论之前,一个逻辑的前提是要预先界定“公民教育”的内涵。然而,《中国大百科全书》(1985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85年)和《教育大辞典》(1989年)等权威的工具书,都没有这个词目,或没有确切的解释。我们此处的描述性定义,基于两方面的分析和考察:一是德国教育家、公民教育的近代倡导者凯兴斯泰纳(Kerschensteiner,G.)的经典论文《公民教育的目的》;二是法国、德国、瑞士、新加坡、日本、波兰等国近现代的公民教育实践。在凯氏的理论和上述各国的实践中,公民教育都是一个独特的范畴:既非纯粹的德育,也非纯粹的法律教育或政治教育,但又与这三者密切相关,有机组合;而与此相应,公民教育的功能目标使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确立公民对家族、学校、社会、国家的责任。 基于这一认识,如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公民教育即是社会(包括学校和家庭)对个体实施的具有特定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法对广州市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有关社会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指出了广州市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某些特征,发现了值得关注的某些影响因素,并为在社区如何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策略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吴江霖教授     
吴江霖教授吴江霖(1914─),中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权威。他于1993年获得中山大学研究院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绪拉确斯(Syracuse)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心理学科、社会心理学专业,导师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实践社会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写作构思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略回溯了中国古代写作思想源流的基础上 ,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写作构思的思想作了简要梳理和解读。文章认为 ,我国古代文论中有一股一脉相传的思想 ,那就是强调作者在进行文章构思时保持“玄览”、“虚静”的心灵境界的重要性 ,并指出这一思想有可能对我们建构现代写作心理学理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兴起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文化价值偏差和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缺陷,并从社会心理的文化特性出发,指出在大陆、台湾、香港兴起的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其深层原因乃是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基于中国文化独特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