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旨在研究鲜切生菜制备过程中不同处理过程对五种农药残留的影响,并评估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三种杀虫剂(吡虫啉、虫酰肼、氯氰菊酯)和两种杀菌剂(戊唑醇、嘧菌酯)在模拟商用鲜切生菜处理条件下的耗散情况,采用基于乙腈的乙二胺-N-丙基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填料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验证5种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并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种农药残留在用次氯酸钠洗涤后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在切、清洗、离心脱水、冷藏保存时鲜切生菜中5种农药的加工因子均低于1,整个处理过程大大降低了农药残留水平。体外模拟胃肠环境下5种农药的生物可给性均未达到50%。不同添加水平下,生物可给性依次为:氯氰菊酯 > 嘧菌酯 > 戊唑醇 > 吡虫啉 > 虫酰肼,结合供试农药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ADI)值发现,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而言,3种杀虫剂中虫酰肼最安全,吡虫啉比氯氰菊酯安全,而杀菌剂嘧菌酯比戊唑醇更安全。通过加工可去除生菜中的农药残留,降低膳食暴露量,对保障消费者的膳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