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四川省是我国薯类大省,甘薯、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重要粮食作物。2012年,四川省薯类(甘薯、马铃薯)种植面积122.13万公顷,总产量2401.15万吨,均为全国第一。目前,产区的甘薯、马铃薯贮藏以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主要针对种薯和鲜食薯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是后熟型果实,低温贮藏是保持果实品质、延缓果实成熟衰老的最基本、最优效的方式之一;但猕猴桃是冷敏性水果,不适当的低温会造成猕猴桃贮藏期间冷害发生。本文总结了猕猴桃采后冷害发生特征、条件以及生理生化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猕猴桃采后冷害抗性机制及冷害防控措施研究现状。本文可为猕猴桃生产中冷害防控提供方法参考,为猕猴桃冷害发生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HPLC-UV法测定微生物降解体系中3-苯氧基苯甲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楠  刘书亮  赖文  袁怀瑜 《食品科学》2011,32(14):181-18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ltraviolet,HPLC-UV)法测定微生物降解体系中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含量。以Gemini 100A C18柱(150mm×4.60mm,5.0μm)为色谱柱,乙腈-水(70:30,V/V)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用紫外检测器在210nm处检测3-PBA。结果显示:3-PBA对照品的保留时间为4.268min,线性范围为0.5~50.0mg/L,3-PBA平均回收率为98.919%,RSD为2.78%;运用该方法测得4种不同来源的混合菌株发酵液中3-PBA的残留量分别为24.467、86.266、2.633、1.921mg/L。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分离度好。  相似文献   
4.
HPLC法检测米曲霉降解体系中氯氰菊酯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霉菌降解体系中氯氰菊酯HPLC检测结果重复性差的问题,系统研究了HPLC法检测米曲霉降解体系中氯氰菊酯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采取培养液全量取样方式可以解决降解体系中氯氰菊酯分散或分布不均的问题;超声辅助乙腈提取法可使菌体内蓄积或菌体表面吸附的氯氰菊酯得到有效释放。HPLC法对经前处理后降解体系中氯氰菊酯含量进行检测,具有精密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加标回收率高的特点。该方法的建立为微生物降解体系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准确检测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对孝感米酒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鉴定,同时采用电子舌技术对其与酵母菌复配发酵制备猕猴桃酒的滋味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5株乳酸菌分别被鉴定为L. plantarum、L. brevis、L. fermentum和L. johnsoni。猕猴桃酒中的有机酸主要为乳酸和乙酸,酸味是不同样品间差异最大的滋味指标。L. plantarum MJ4-1可明显提升猕猴桃酒的鲜味和丰度(鲜味的回味),而L. johnsonii MJ5-2可明显降低果酒的苦味、涩味及其后味,上述2株菌在后续猕猴桃酒发酵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发酵食品为菌源,经不同质量浓度3-苯氧基苯甲酸(3-PBA)梯度驯化,筛选出6株具有3-PBA降解能力的霉菌,其中从砖茶中分离的降解菌YAT1可在22h内完全降解PD培养基中100mg/L的3-PBA,根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GenBank Accession No.JQ366070),将其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动力学研究表明,YAT1降解3-PBA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测试的底物(3-PBA)质量浓度、温度、pH值范围内,3-PBA半衰期为5.635~12.160h,远远低于其自然降解半衰期(180d),且该反应的速率受pH值影响不大,受底物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不同质量级别‘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性。分别于四川蒲江和金堂产区采集果实,基于现有质量分级标准(<70 g、70~90 g、90~110 g、110~130 g、>130 g)将果实分为5个级别,分别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含量(TA)、固酸比(RTT)、色调角值(H)、糖酸组成、VC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质量大小果实主要的差异物质。结果表明,在相同成熟度下,‘红阳’猕猴桃果实大小对甜味物质蔗糖(SUC)和SSC、酸味物质奎尼酸(QA)以及VC含量均有影响,对猕猴桃色泽、TA、RTT等无显著影响。其中SUC和SSC含量随果实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果实重量>110 g时果实甜味较好;VC和QA含量随果实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果实重量>90 g时,果实VC含量显著下降,QA含量虽然随果实重量增加而减低,但对果实感官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永清  李可  袁怀瑜  徐瑞  李华佳 《食品科学》2016,37(24):118-12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测定"巴山红"香椿芽叶5个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特征,从15个香椿芽叶样品中共检出44种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嫩芽期以萜烯类为主,芽叶期及新叶期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成熟叶及老叶期萜烯类和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相当;在嫩芽期到芽叶期,挥发性化合物变化较快,对于嫩芽鲜销和加工品质稳定影响较大;在5个不同发育时期对香椿芽叶呈味特性有较大影响的化合物种类和数量有明显差异,影响较大的物质最主要集中在醇类、酯类、醛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本研究较全面地呈现了"巴山红"香椿挥发性物质的构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呈味物质构成特征,同时也为"巴山红"香椿尤其是成熟叶及老叶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红阳’猕猴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成熟度果实催熟后的指标分析,明确采用外源乙烯催熟 实现猕猴桃早采上市的适宜采收期,并进一步探讨了乙烯添加量和温度条件对催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 猕猴桃达到一定成熟度(干物质质量分数大于17%)时,催熟软化后的果实才可被消费者接受,可实现猕猴桃的早 采错季销售;采用25~100 μL/L添加量的乙烯催熟(20 ℃)‘红阳’猕猴桃,3~5 d即可完成快速软化,且不同添 加量处理间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差异,温度是影响乙烯的催熟作用重要因素,在较高温度 (20 ℃)下,乙烯催熟可明显缩短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通过气相迁移离子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比较灭菌后果汁(YL)、发酵对照组(CK)、植物乳杆菌发酵果汁(PL)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处理样品的差异物质,探讨乳酸菌发酵对“红阳”猕猴桃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所选用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num B-1)应用于猕猴桃果汁发酵在24 h内菌落数由6.21 lg CFU/mL快速上升至8.60 lg CFU/mL,总酸由原来的0.60%增加至1.33%,发酵性能良好。GC-IMS结合PLS-DA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可提高(E)-2-己烯醛、己醇、芳樟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丙酮、4-庚酮、2-壬酮等含量,增加果汁果香味,减少1,8-桉叶素、(E)-2-己烯醇、己醛等猕猴桃特征风味物质的损失,抑制乙醇、糠醛等对风味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生成,从而提升猕猴桃果汁风味品质。该研究为植物乳杆菌在猕猴桃果汁产品中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