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絮凝方式及搅拌速度对污泥回流强化絮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营南郊引黄水库微污染原水,在不同絮凝方式及搅拌速度条件下,进行了污泥回流强化絮凝效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泥回流量在5%~10%时,对絮凝/沉淀工艺的强化效果较好,此时,采用省略传统搅拌方式中的中速和慢速搅拌过程而仅在300 r/min条件下快速搅拌50 s的絮凝方式,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及沉淀效能均优于传统絮凝方式,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2%和39%。  相似文献   
2.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5株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其中DK3菌株的摇瓶培养液的酶活力达3.85U/mL。该酶水解葡甘露聚糖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0,pH稳定范围为5.0~9.0,在低于40℃的温度下基本稳定。Fe2+、Cu2+、EDTA和NH4+对该酶有抑制作用,Na+则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接种量、装瓶量、初始pH、初始酒度、发酵温度的醋酸发酵单因素试验,以及对初始酒度、接种量、初始pH和发酵温度的醋酸发酵四因素三水平,即L9(34)正交试验,发酵时间8d,以总酸产量为优化指标,试验得出:影响桑椹果醋发酵的主次因素为初始酒度〉发酵温度〉初始pH〉接种量;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酒度7%,接种量9%,初始pH 4.5,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桑椹果醋总酸产量为63.02g/L。根据对桑椹果醋各项指标的评定和测定,桑椹果醋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产有机磷农药降解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法检测有机磷农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降解敌敌畏的7个菌株,从其中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OPD7提取胞内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分解敌敌畏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2℃,pH稳定范围为6-8,在低于47℃时稳定;该酶也能降解乙酰甲胺磷、甲胺磷、乐果和氧化乐果。  相似文献   
5.
以真空包装的蚕蛹为材料,经0、3、6 kGy 60Co-γ射线辐照后,在4 ℃条件下贮藏0~60 d,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和不同贮藏时间(0、30、60 d)条件下蚕蛹的感官指标与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辐照蚕蛹的色度值、酸值、脂肪含量、微生物数量显著降低,硬度、咀嚼性、过氧化值显著升高;感官评分、蛋白质含量和弹性无显著变化。2)在贮藏期间,辐照蚕蛹的色度值、微生物数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硬度、咀嚼性、脂肪含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值增加的幅度低于对照,且辐照剂量较高的处理增加幅度较为缓慢;酸值无明显变化。3)6 kGy辐照对蚕蛹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由此可见,辐照改善了蚕蛹的贮藏品质,杀菌效果显著,有利于延长蚕蛹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6.
桑椹果酒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桑椹果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和分类,并经过NIST 05谱库检索对比。结果表明:在桑椹果酒中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醇类9种、酯类14种、酸类8种、醛类3种、烷烃类9种、酚类2种、烯烃类2种、酮类3种及其他化合物2种。其中醇类、酯类、酸类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4.26%、23.62%、11.22%和7.96%。  相似文献   
7.
董桂清 《电力建设》1989,10(2):38-40
本文主要论述了程控数字交换机(PABX)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相比在技术和经济上的优越性,以利选择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15种农药对家蚕的安全性,为蚕业生产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为桑园筛选新型农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15种农药对2龄蚕的急性毒性,根据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和风险大小分级。[结果]丁硫克百威、甲维·吡丙醚、噻虫胺、氯虫苯甲酰胺96 h LC50分别为0.200、0.014、0.122、0.008 mg/L,为剧毒级别,具有极高风险性;呋虫胺、溴氰·噻虫啉96 h LC50分别为1.505、2.292 mg/L,为高毒级别,具有极高风险性;吡唑醚菌酯、咪鲜胺96 h LC50分别为27.769、111.338 mg/L,为中毒级别,具有高风险性;丙环唑、噻呋酰胺、三唑酮、草铵膦96 h LC50分别为228.185、202.154、494.130、230.853 mg/L,为低毒级别,其中噻呋酰胺、三唑酮具有中等风险性,丙环唑、草铵膦为高风险性;螺螨酯、异菌脲、草甘膦96 h LC50分别为>2400、>4000、>1200 mg/L,为低毒级别和低风险性。[结论]丁硫克百威、甲维·吡丙醚、噻虫胺、氯虫苯甲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