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评估即食生菜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为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排查生菜在大棚和露地两种种植方式下各环境样本的污染率及污染水平,结合居民消费习惯和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模型,描述生菜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化,从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4 方面评估我国即食生菜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风险。结果:大棚生菜的土壤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检出率为0.04%,污染水平为-8.72~3.01(lg(CFU/g)),经过灌溉、采收、运输、销售、购买、贮藏及清洗等过程,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用前的污染平均值为-1.95(lg(CFU/g)),90%置信区间为-8.98~4.40(lg(CFU/g))。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因即食生菜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概率为2.72×10-4,每年因此引发的食物中毒病例约为77万 人。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初始污染水平对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水平影响最大,其次为家庭贮藏温度及食用前清洗过程;控制生菜种植卫生环境、合理使用冰箱及清洗生菜可有效降低即食生菜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致死率较高的一类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本研究共采集上海市部分超市、农贸市场及生产基地的4大类(生鲜肉、鸡蛋、牛奶和果蔬)共437份食用农产品样品,按照GB 4789.30-2010方法对其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多重PCR方法对收集的分离株进行血清组分型。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总检出率为14.9%(65/437),生鲜肉、鸡蛋、牛奶和果蔬中的污染率依次为27.2%(61/224),3.4%(2/58),2.0%(1/51)和1.0%(1/104);79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可被分为5个血清组:1/2a或3a(55.7%,n=44),1/2c或3c(21.5%,n=17),1/2b或3b或7(17.7%,n=14),4a或4c(3.8%,n=3)和4b或4d或4e(1.3%,n=1)。上述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农产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且部分分离株有较高的致病性,该结果为上海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病学的风险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对采集的生牛乳、生鲜肉(猪肉、牛内、羊肉、鸡肉)、肉制品、水产品、速冻食品、果蔬、豆制品等510份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监测以及追踪污染源提供依据.共检出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108份,总检出率为21.2%,且各类样品的受污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利用转基因棉籽壳种植食用菌是否会导致外源转基因片段从棉籽壳水平转移到食用菌中。从银耳生产基地与菇厂采集15份银耳样品与10份平菇样品(培养基质中转基因棉籽壳含量分别约为75%与92%),用PCR扩增检测是否存在转基因棉籽壳中的外源片段CaMV 35S、NOS、CpTⅠ、Cry IA(c)。此外,针对可能会用含棉籽壳基质培养的市售食用菌,从上海市闵行区各大中型超市与农贸市场采集市售样品47份,用PCR扩增检测外源转基因片段。结果显示,不论是生产基地明确用转基因棉籽壳培养的银耳与平菇样品,还是市售的各类食用菌均未发现存在外源转基因片段向食用菌水平转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同步检测鸡源细菌中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D、tetG、tetS和tetX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优化了多重PCR体系的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浓度及退火温度等参数,并考察了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适用性。建立的多重PCR反应技术的最佳反应体系为:混合DNA模板5μL,Taq酶1μL,tetA和tetX的正反向引物各0.5μL,tetG、tetD和tetS的正反向引物各1.0μL,dNTP4μL,MgCl24μL,10×PCR反应缓冲液5μL,最终用dd H2O补齐至50μL;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1min,35个循环;72℃延伸10min。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2 CFU/mL,且能广谱地检测多种鸡源细菌中的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与传统的单重PCR方法相比,该多重PCR技术快速高效、适用性广。  相似文献   
6.
以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为代表的分子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然而,在复杂的食品介质中实现微量致病菌的精确与快速检测,除了PCR体系构建之外,前处理方法也是快速检测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包括离心、膜过滤、磁性分离等)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尤其较为深入地综述了磁性分离在PCR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前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冷鲜鸡的货架期,以挥发性盐基氮(TVB-N)为品质表征参数,研究了冷鲜鸡在不同温度(5、10和15 ℃)下的变化规律,利用Arrhenius方程建立了不同温度下冷鲜鸡货架期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实际样本验证。结果表明:Arrhenius方程中TVB-N的活化能Ea为52.636 kJ/mol,指前因子k0为3.8×107。以5、10和15 ℃作为验证温度,其相对误差为6.30%,6.00%和3.91%,实际样本验证最大相对误差为?10.5%,说明该模型拟合效果好。通过该模型可快速获得不同贮藏温度下冷鲜鸡的货架期,为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制定货架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物膜是细菌抵御不利环境维持群体稳定性的一种常见的群落形态。生物膜状态增强了食源性致病菌的抗逆性和持久存活力,促进了细菌间的信息传导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生物膜状态显著增强了菌株对抗生素的耐受能力,提升了可移动元件在细菌间的转移效率,并且生物膜状态下的细菌具备更强的入侵和感染能力,成为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危害。基于此,本文将从生物膜的结构特征与异质性、生物膜对基因突变和基因水平转移的影响、以及群体感应调控等多个角度,简述生物膜状态影响食源性致病菌耐药和毒力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生物膜的生物功能与危害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建立冷鲜鸡货架期动力学模型,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描述微生物参数与冷鲜鸡货架期准确度的相关性,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形成冷鲜鸡货架期微生物预测系统,并对其进行实际样品验证。结果表明:冷鲜鸡中肠杆菌、热死环丝菌与菌落总数的腐败阙值分别为4.433,2.735,5.141 lg(CFU/g);修正的Gompertz方程与平方根模型R2>0.94;肠杆菌、热死环丝菌、菌落总数的皮尔森系数分别为0.992 3(P<0.01),0.992 7(P<0.01),0.995 1(P<0.01),表明肠杆菌、菌落总数和热死环丝菌均与冷鲜鸡腐败相关,并且与菌落总数相关性最高;VB语言编写的冷鲜鸡货架期微生物预测系统软件的最大相对误差<9%,可快速获得不同贮藏温度下冷鲜鸡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生鲜畜禽肉中典型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遗传特征与其菌膜形成能力间的关系,为生鲜畜禽肉中该菌的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前期分型结果,挑选生鲜畜禽肉来源的8种序列分型(sequence typing,ST)的10株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基因功能注释、毒力基因鉴定、可移动遗传元件(前噬菌体、基因组岛、质粒)分析、进化分析和菌膜形成相关基因分析。然后,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分离株进行菌膜形成能力测定,分析不同类型分离株的基因组特征与其菌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结果:8种ST型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分离株的基因组均鉴定到毒力岛LIPI-1、LIPI-2和其他19种以上的毒力基因,以及数量不等的前噬菌体和基因组岛;仅在ST3型分离株中鉴定到毒力岛LIPI-3基因,在ST8和ST1403型分离株中鉴定到质粒。进化分支系数显示,5种ST型分离株与数据库中疾病暴发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此外,菌膜形成相关基因luxS和sigB分别在6种和7种ST型菌株中发生了突变;菌膜形成能力显示,ST1403和ST87型分离株的菌膜形成能力较强,ST1402型分离株能力最弱。结论:生鲜畜禽肉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