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蒸馏酒中的潜在致癌物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蒸馏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合成途径及控制方法,以期对中国白酒的生产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及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首先对浓香型白酒窖泥样品的料液比、离心转速、超声波分散时间、Al2(SO4)3添加量等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将纯培养菌体添加到窖泥样品,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菌体回收率;最后按最优预处理条件处理不同窖龄窖池窖泥,并采用FISH法研究窖泥样品中的微生物。结果表明,窖泥样品的最优预处理条件为料液比1∶16(g∶mL)、离心转速800 r/min、超声分散时间60 s、Al2(SO4)3添加量为4.17×10-5 mol/g窖泥。在此条件下,FISH法检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菌体回收率分别为62.50%、55.44%,表明优化后的预处理条件对于窖泥微生物的FISH检测是可行的。FISH法检测窖泥微生物,结果显示随着窖池窖龄的增加,窖泥样品中细菌、古菌及菌体总数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00年窖龄的窖泥样品中,微生物总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安琪小曲复配不同比例浓香型大曲酿酒,探究浓香型大曲对小曲酒出酒率、主要风味物质及酒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安琪小曲酿酒比较,大曲添加量为5%时,出酒率提高4.23%;大曲添加量为20%时,所产基酒感官品质最佳,异丁醇及异戊醇含量分别降低0.44 g/L、0.40 g/L;大曲添加量为10%时,基酒中乙酸乙酯及乳酸乙酯含量分别增加0.78 g/L、0.04 g/L;大曲添加使酒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且不同大曲添加量使酒醅优势菌群与丰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浓香型大曲的添加能提升安琪小曲酒产品质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与根霉属(Rhizopus)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出酒率及乳酸乙酯含量与伊萨酵母属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乳酸乙酯含量与根霉属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利用快速黏度分析(RVA)仪对浓香型白酒原酒黏度进行检测,分别考察检测转速、检测时间、检测温度等因素对黏度检测结果的影响,建立浓香型白酒原酒黏度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浓香型白酒原酒中各风味物质含量,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考察风味物质与黏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最佳黏度检测条件为转速1 000 r/min,时间3~5 min,温度25 ℃。采用GC分析5种浓香型白酒,分别检出60种、59种、57种、58种、56种风味物质。PCA提取出了4个主成分,黏度与主成分1相关系数R为-0.843,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显色、产气初筛及发酵复筛方法在猕猴桃自然发酵液中筛选出了2株酿造性能良好,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N5和N13,其酿造出的猕猴桃白兰地一次蒸馏产物香气纯正,浓郁,无异味,一次蒸馏液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8.6%和9.1%,其中N5酵母酿造产物中丁酸乙酯的含量为0.122 g/L,N13酵母酿造产物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为0.150 g/L,其产酯能力均明显提高。经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N5和N13菌株均属于汉逊酵母属。  相似文献   
7.
3种不同品种高粱发酵酒糟及基酒品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高粱品质与产酒品质之间的关系,跟踪了3种不同品质高粱在发酵过程的参数变化,并对3种基酒进行了色谱分析及感官品评分析。结果表明,3种高粱的出酒率分别为:泸糯八号32.64%,青壳洋30.4%,北方粳高粱(晋杂12号)25.92%;3种高粱基酒中的乳酸乙酯与己酸乙酯的比例分别为:晋杂12号2.63,泸糯八号与青壳洋均为1.44;经过3位国家级白酒评委对3种基酒酒样进行综合评定得出:泸糯八号高粱与青壳洋高粱酒糟发酵生产的基酒评语为浓香纯正、醇甜、干净,而北方粳高粱糟醅基酒评语为浓香、涩味重。通过对比品质具有代表性差异的3种高粱的发酵过程,得出高粱品质的不同导致发酵参数的差异进而导致产酒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何运  周文川  田殿梅 《食品安全导刊》2023,(16):157-159+166
本文就固定化技术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从固定化生物细胞和固定化酶两个方面,梳理了近40年来,固定化技术在白酒行业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其应用范围涵盖了白酒生产中的功能微生物强化、发酵工艺改良、生产效率提升、原酒催陈老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酒体除杂净化等内容。结合当前的研究进展,对未来固定化技术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方向提出了个人的意见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浓香型白酒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蒸馏酒,本文主要介绍了浓香型白酒酿造原料品质、酿造容器及酿酒工艺条件等对浓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