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川明参乙醇提取后的残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川明参蛋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川明参蛋白提取率影响的先后次序为:超声功率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 H12.5的碱溶液、液料比24∶1m L/g、超声功率185W、超声温度34℃、超声时间31min。该工艺条件下,川明参蛋白的平均提取率为54.62%。所得川明参蛋白提取回归模型高度显著(R2=0.9484),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川明参蛋白提取率。  相似文献   
2.
以猕猴桃皮渣为原料,研究了果胶酶对皮渣出汁提高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建立二次回归方程模型,模型相关系数R2=0.9636,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确定了猕猴桃皮渣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酶解温度48.98℃、p H3.42、酶解时间3.32h、果胶酶用量0.26mg/g,在此条件下,皮渣的实际出汁提高率为(44.21±1.22)%,与理论值45.73%的相对误差为2.46%。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热激处理对低温贮藏中黄瓜冷害发生的防治效果及对贮藏特性的影响,以"金田208"黄瓜为试材,通过测定黄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失重率、腐烂率、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VC含量、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确定黄瓜适宜的热激处理条件。结果表明:不同的热激方式、处理温度及时间会对黄瓜造成不同的影响。不适宜的热水处理会造成大量霉变,不适宜的热空气处理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水、褪绿或烫斑。适宜的热水和热空气处理均可以对黄瓜的冷害起到推迟或减轻的效果,并有效的控制低温贮藏期间黄瓜果实的失水,能够延缓黄瓜细胞膜渗透率的增加和MDA的积累,防止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利用42℃的热水处理10min可以显著(p0.05)降低黄瓜的冷害指数和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并维持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对减轻黄瓜冷害症状起到了较好效果,适宜用作黄瓜的热激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交实验优化川明参多糖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声波水提醇沉法提取川明参多糖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考察料液比、超声提取温度、超声功率、超声作用时间和超声提取次数对川明参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得出影响川明参多糖提取率的先后次序为:料液比>超声提取温度>超声功率>超声作用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超声功率140W,料液比1∶40,提取时间45min,提取2次。该工艺条件下,川明参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47.13%。  相似文献   
5.
不同乳酸菌接种发酵泡菜风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红皮萝卜为原料,分别接种分离自自然发酵泡菜中的乳明串株菌、乳酸乳球菌、食窦魏斯氏、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种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通过测定泡菜的乳酸菌菌相、总酸度、感官评价、挥发性成分及有机酸,对分离自自然发酵泡菜中不同乳酸菌纯种发酵泡萝卜的风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达到终点时,接种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泡菜中大部分乳酸菌的活菌数相差不大,都在7.0lg CFU/m L左右,泡菜液中的乳酸菌几乎全为植物乳杆菌;大部分乳酸菌纯种发酵泡菜中总酸含量4g/kg;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泡菜挥发性成分及有机酸的种类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辅助提取川明参挥发油及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川明参提取工艺及化学成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川明参挥发油的最优工艺,并利用GC-MS技术对川明参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川明参挥发油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8∶1(m L/g)、超声功率175W、超声时间28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得率为2.213%±0.042%。在川明参挥发油中共检测出76种成分,鉴定并确定出其中42种化合物,被鉴定物质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7.37%。本方法可为川明参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保鲜处理对‘红阳’猕猴桃果实采后抗氧化相关生理特性变化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分别用1-甲基环丙烯(1-MCP)、臭氧、气调和热激处理后于(4±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其维生素C(VC)、总酚、花色苷的含量以及DPPH·清除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探讨不同保鲜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果实VC、花色苷含量的降低,延缓总酚、DPPH·清除率、SOD、POD和CAT峰值的出现,抑制其活性的下降;其中,臭氧(臭氧浓度200mg/m3,处理时间0.5h)处理‘红阳’猕猴桃果实效果最佳,能很好地保持果实的抗氧化活性,从而提高其贮藏期间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川明参总香豆素超声辅助醇提法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液料比对川明参总香豆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实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川明参总香豆素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川明参总香豆素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140W、超声时间49min、超声温度52℃、液料比9∶1。该工艺条件下,川明参总香豆素的平均提取率为(2.165±0.017)mg/g。所得川明参总香豆素提取回归模型高度显著(R2=0.9864),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川明参总香豆素提取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