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实现对不同茶类加工副产物的有效利用,本文研究了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茶片、茶末、茶梗和大宗茶中化学成分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茶是不发酵茶,其茶片和茶末中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9.34%和18.52%,高于其他茶类和副产物,与绿茶大宗茶含量相近甚至高于大宗茶,茶梗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分别为2.65%和22.85%,高于其他副产物和大宗茶;红茶为发酵茶,其茶片、茶末和茶梗中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TSs)含量较高,其中红茶茶末中茶黄素总量(TFs)、聚酯型儿茶素A(TSA)和聚酯型儿茶素B(TSB)含量最高,分别为0.96%、1.65%和0.53%;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其加工副产物中儿茶素、TFs、TSs含量居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氨基酸组分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研究表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茶片和茶末的茶多酚、水浸出物、总糖、可溶性蛋白、咖啡碱以及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组分等化学成分利用价值与大宗茶相近,甚至高于大宗茶,茶梗中总糖和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高,利用价值高于大宗茶,本研究明晰了不同茶类及其加工副产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可为茶叶加工副产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EGCG微乳为原料,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考察不同的复配剂种类、复配剂浓度和复配温度,分析各因素对EGCG微乳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微乳的较佳复配剂为没食子酸丙酯,复配剂浓度为(0.01~0.1)mg/mL时微乳液的总抗氧化能力呈线性提高趋势,在(25~65)℃时复配温度对EGCG微乳液的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复配工艺是EGCG扩大应用范围的有效方式,优选复配剂能够提高EGCG微乳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嫩度鲜叶加工工夫红茶对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影响,分别采摘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和一芽三四叶原料,按照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4道工序加工工夫红茶,探索不同嫩度鲜叶加工工夫红茶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氨基酸等含量的变化,以及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感官品质总分表现为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一芽三四叶,其中一芽三四叶各感官因子得分均为最差,一芽一二叶和一芽二三叶的汤色、香气和滋味内质评分相近;内含成分的变化表现为揉捻和发酵期间儿茶素含量迅速下降,水浸出物含量也有降低,茶黄素含量上升,红茶加工过程中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不同嫩度原料之间比较,红茶加工过程中EGCG的氧化率一芽一二叶最高为92.09%,一芽二三叶为85.29%,一芽三四叶为86.30%,生成的茶黄素为一芽二三叶最高,氨基酸含量为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一芽三四叶。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在乙酸乙酯体系中化学合成乙酰化EGCG。研究酰基供体乙酸酐用量、催化剂吡啶用量、溶剂乙酸乙酯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EGCG乙酰化分子修饰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9 g的EGCG为原料,乙酸酐用量0.04 m L、吡啶用量0.02 m L、乙酸乙酯用量20~60 m L、反应温度20~25℃、反应时间1~3 h有利于1~3取代度乙酰化EGCG生成;乙酸酐用量0.12~0.20 m L、吡啶用量0.06~0.20 m L、乙酸乙酯用量10~20 m L、反应温度17~25℃、反应时间5~9 h有利于4~6取代度乙酰化EGCG生成;乙酸酐用量0.40~0.80 m L、吡啶用量0.10~0.20 m L、乙酸乙酯用量5~10 m L、反应温度25~40℃、反应时间5~9 h有利于7~8取代度乙酰化EGCG生成。  相似文献   
5.
选择不同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底物组合反应,通过酶促氧化过程得到脱氢聚酯型儿茶素A(dehydrotheasinensin A,DTSA)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gallate,TF-3-G),探究EGCG的多条主要氧化反应途径,并探讨歧化途径与苯骈化途径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EGCG溶液加入多酚氧化酶液催化反应后会形成DTSA、没食子酸等产物;在反应液中添加EC后,会形成TF-3-G。添加EC后,EGCG的总消耗率最终提高了3.86%~4.95%;反应前期DTSA的形成率差异不显著,后期DTSA含量在EGCG+EC体系中较单一体系有所降低,差异最大时可达10.84%;添加5?mmol/L?EC体系中,TF-3-G的形成量显著高于添加2.5?mmol/L?EC体系,其最大值增加了11.16%。EGCG+EC的酶促氧化反应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反应初始阶段、二聚产物增长阶段、主要途径变更阶段以及二聚产物消耗阶段。初始阶段,体系中以歧化途径和苯骈化途径为主,两条途径所占比例高于85%;在二聚产物增长阶段,随EC的加入,苯骈化途径所占比例增加,而转化形成DTSA的EGCG所占比例明显降低,歧化途径逐渐减弱。随反应进行,体系中逐步出现多条氧化聚合途径,其他物质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产物形成主要途径变更阶段,DTSA出现消耗,TF-3-G缓慢增加。整个过程,歧化途径一直是EGCG酶促氧化的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通过多种氧化途径形成种类和构成都很复杂的氧化聚合产物,也赋予了红茶特有的色泽和口感。目前研究较多的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主要是茶黄素类和聚酯型儿茶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形成的反应途径、儿茶素酶性氧化中的外源多酚氧化酶及其与底物的特异性、儿茶素酶性氧化生成二聚体氧化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外源多酚氧化酶催化儿茶素氧化生成二聚体氧化产物在茶类加工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儿茶素酶性氧化机理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茶叶深加工提供应用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酶促合成机制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TSs)是一类与茶黄素(theaflavins,TFs)相似的由儿茶素组成的二聚体化合物。连苯三酚型儿茶素酶促氧化会形成聚酯型儿茶素,其形成过程也受到底物、p H值、温度和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对聚酯型儿茶素研究的深入,其功能活性也成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聚酯型儿茶素的双黄烷醇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特殊的抗氧化、抗癌防癌、抗病毒、降脂等生物学活性。同样由儿茶素形成的一类物质-茶黄素,其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功能活性,与聚酯型儿茶素间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对近年聚酯型儿茶素酶促合成机制、形成影响因素以及生物学活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与茶黄素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茶叶香气成分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气是茶叶品质决定因子之一。茶叶的香气主要受茶叶种类、制作方法、品种、产地等因素影响,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对茶叶的品质起决定作用。茶叶中香气组分复杂,检测技术多样,主要包括GC-MS、GC-O、电子鼻等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六大茶类和窨制茶的主要香气组分及其差异,概述了茶叶香气成分的四种主要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在茶叶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醛类、酮类、杂环类、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检测及香气组分定量这两个难点是今后茶叶香气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会发生歧化和苯骈化反应,萎凋期间叶片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后期儿茶素的转化具有一定作用。红茶揉捻开始,儿茶素氧化同时参与歧化反应生成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TSs)和苯骈化反应生成茶黄素(Thea?avins,TFs),2类二聚物是儿茶素氧化的主要氧化产物,且均不稳定。通过萎凋程度和萎凋温湿度两部分实验,探究了萎凋对主要儿茶素歧化和苯骈化反应及其产物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萎凋条件对2种途径有一定影响,萎凋3~12 h时,时间越长制成的红茶TFs含量越低,TSs含量越高,60%湿度和20℃萎凋处理有利于歧化反应生成TSs;EGCG含量占儿茶素总量的一半上,红茶揉捻期间EGCG氧化的歧化途径高于苯骈化途径,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歧化途径占比逐渐降低,干燥工序中TSs含量升高,TFs含量降低。综合来看,萎凋作为红茶加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通过萎凋条件调节儿茶素的歧化和苯骈化反应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