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抵抗素(resistin)、人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影响。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每次1 g,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谷氨酰胺,每次1 g,每天3次,半月后减量为每次0.5 g,每天3次,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Mayo评分变化和患者的Resistin、YKL-40、PPARγ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56例/60例)和60.00%(36例/60例),第8周Mayo评分分别为(5.07±2.08),(7.40±2.14)分,Resistin分别为(14.30±4.22),(16.73±3.54)ng·mL^(-1),YKL-40分别为(21.17±5.44),(25.92±5.25)ng·mL^(-1),PPARγ分别为(47.19±3.63)%,(39.03±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并且能够通过减少Resistin、YKL-40等炎性因子水平和增加PPARγ表达来缓解肠炎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贲门癌体素内不一致运动(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MR成像的特点及其与正常贲门间IVIM各参数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贲门癌患者与贲门正常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和双指数模型IVIM扫描,并测量两组患者的IVIM得到的标准ADC、D、D*和f值,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贲门癌组标准ADC、D、D*和f分别为(1.18±0.35)×10-3 mm2/s、(0.63±0.67)×10-3 mm2/s、(21.29±18.83)×10-3 mm2/s、0.37±0.37,贲门正常患者标准ADC、D、D*和f值分别为(1.56±0.38)×10-3 mm2/s、(1.32±1.06)×10-3 mm2/s、(8.59±3.98)×10-3 mm2/s、0.70±0.22,贲门癌组标准ADC、D、f值均低于正常组,D*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0、2.473、2.325、2.923;P=0.006、0.027、0.019、0.006)。贲门癌组、正常组标准ADC与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3、0.868;P=0.543、0.326)。结论贲门癌组标准ADC和D值较低、D*较高,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贲门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焊接仪(HFWD)闭合动脉血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将6头西藏小型猪均随机分为HFWD组与超声刀组(HS组),全麻后分离裸化颈、股动脉,分别采用HFWD与HS闭合离断血管。比较两组血管闭合后的爆破压、闭合时间、闭合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及闭合处病理热损伤。结果:不区分血管管径大小时,HFWD组平均爆破压高于HS组(489.64 mm Hg vs.439.88 mm Hg,P0.05),当血管直径≤3 mm时,HFWD组与HS组爆破压无明显差异(593.40 mm Hg vs.572.48 mm Hg,P0.05),对于直径3~5 mm、5~7 mm的血管,HFWD组爆破压均大于HS组(457.02 mm Hg vs.404.32 mm Hg;418.51 mm Hg vs.342.84 mm Hg,均P0.05);无论血管直径大小,HFWD组闭合血管所需时间均少于超声刀(均P0.05)。HFWD组闭合处的平均最高温度低于HS组(65.91℃vs.105.25℃,P0.05);HFWD组闭合处血管壁胶原变性及血管平滑肌损伤程度轻于HS组。结论:HFWD闭合动脉血管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5.
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以QT间期延长、T波异常、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为心电图表现,反复发作晕厥、抽搐、甚至猝死为临床特征。尽管LQTS的总体患病率不高,但由于高发心源性猝死,已引起心血管医师的密切关注。目前国内缺少针对性的LQTS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的编写参考了国内外本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其他国家的相关指南共识,对LQTS的临床表现、遗传学机制、诊断标准、治疗与预后、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促进和规范其临床诊疗实践。  相似文献   
6.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常为遗传因素)引起,能够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原发性心肌病包括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线粒体心肌病、混合性(遗传性及获得性)扩张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以及其他未分类的心肌病。借助基因组学技术,在人群中发现的一些常见突变与疾病的关联已被鉴定。这些突变的体内和体外功能研究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有用的线索。本指南在参考国内外本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其他国家的相关指南共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遗传型心肌病的表型、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进行了总结,期望有助于患者临床管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无缝线固定方法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肿瘤化疗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4例和实验组12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病程、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置管时穿刺部位予4#(2-0 USP 3 Metric)蚕丝线缝合加3M无菌透明敷料(9546HP)固定,实验组置管时穿刺部位不缝合,只用3M无菌透明敷料(9546HP)加无纺布敷料﹝优韧宁粘贴型敷料10 cm×10 cm(法国优格)﹞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感、导管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皮肤破损、敷料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更换敷料次数及费用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在疼痛与不适感、导管感染、皮肤破损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更换敷料的次数及费用方面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时予无缝线固定方法可避免穿刺时缝合、置管后缝线牵拉与拔管时拆线的痛苦,减轻了不适感,减少了皮肤破损和导管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了更换敷料次数和费用.两组患者的导管脱出发生率、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无缝线固定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并发症少的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肌酐检测系统溯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  周帅  韩帅  邓志武  谭韬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28-2430
目的:建立新成生物肌酐检测系统的溯源性,提高用户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检测结果互认提供条件.方法:依据《GB/T 21415-2008/IS0 17511:2003》[1]中的国际标准溯源链式图自建新成生物溯源流程图;购买参考物质NIST SRM 909b,首先将厂商工作校准品溯源至参考物质,然后将产品校准品溯源至厂商工作校准品,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完成新成肌酐产品校准品的量值溯源.结果:通过测定临床新鲜血清标本进行临床比对确保参考物质具有互通性,同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97%的预测区间和检测项目1/4CLIA’88总允许误差为标准,达到量值传递验证要求,进一步确定不确定度,完成量值溯源工作.结论:新成生物自建溯源流程成功对产品校准品进行了赋值,实现了产品校准品的溯源,提高了新成试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导语】根据美国肥胖代谢外科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 ASMBS)和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IFSO)2022年最新减重代谢手术指南, 针对亚洲人群, 体质指数≥27.5 kg/m2可考虑减重代谢手术[1]。这一标准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1991年版指南提出的BMI≥40 kg/m2或≥35 kg/m2且存在代谢性疾病, 均有所下调[2]。关于该减重手术指征BMI的下调对中国人的利弊, 尚存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0.
无缝线外科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缝线外科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是外科领域的巨大进步与发展,它不仅操作简便、迅速,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容易完成术野小、部位深、手工操作困难的缝合和吻合,扩大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作为目前最成功的外科技术之一,无缝线吻合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并不断有各种新功能及新材料的吻合器械被应用于临床,下面就无缝线外科技术的应用和进展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