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例1女,36岁,纺织工人。掌跖出现角化性丘疹5年,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从未消退,渐增多。患者外公、母亲、哥哥及舅舅、表兄弟均有类似皮损位于上述部位。且自诉男性亲属患者因长期体力劳动,掌跖部位丘疹表面角化明显、质硬。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分枝杆菌DNA提取的常用方法。 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的冻融法和两种试剂盒(A、B)对不同浓度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纯菌悬液及模拟标本进行总DNA提取。通过检测DNA纯度和PCR产物比较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并应用临床皮肤组织标本进一步验证。 结果 3种方法提取的分枝杆菌DNA均能用于PCR检测。试剂盒A获得的DNA纯度最高,冻融法其次,试剂盒B杂质最多;灵敏性检测显示3种方法可检测出的纯菌悬液最低浓度皆为102菌细胞/ml;对于模拟标本,在103菌细胞/ml时检出率为100%,在102菌细胞/ml时试剂盒A、B和冻融法检出率分别为60%(12/20)、55%(11/20)、55%(11/20);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提示,试剂盒B可用于石蜡标本DNA的提取,对分枝杆菌感染组织提取率同其它两种方法基本一致。 结论 试剂盒A通过多次过柱洗涤可快速获得分枝杆菌的优质基因组DNA,为实验研究及临床检测的首选;试剂盒B单次试剂处理除适用于石蜡标本提取DNA外,可用于新鲜组织标本的协同检测。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是反复发作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自197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甲氨蝶呤(MTX)治疗银屑病以来,已有40多年历史.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约有44%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系统使用过MTX治疗[1],在2009年美国银屑病基金会共识会议上仍推荐为治疗银屑病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主要适用于外用药及其他系统治疗如PUVA或维A酸效果不佳的中至重度寻常性银屑病,即皮损累及面积>10%(患者10个手掌面积)、或银屑病指数评分(PASI)>10、或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OI)>10 [2].  相似文献   
4.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以累及皮肤、横纹肌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D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直观或可触及的皮损有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某些皮损与潜在的内脏损害、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及预后有关,现就皮肌炎伴发的皮损及其意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孔板反向分子杂交技术与PCR-ELISA相结合的“拟芯片”法检测和鉴定皮肤感染性肉芽肿常见病原菌的方法。 方法 选取、设计真菌和分枝杆菌两对通用引物,及10种皮肤感染性肉芽肿常见的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海鱼分枝杆菌、偶遇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申克孢子丝菌、卡氏枝孢霉、裴氏着色真菌、F. Monophora、白念珠菌的特异性探针;采用标准株验证通用引物、特异性探针并检测“拟芯片”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对19株临床分离株进行检测和鉴定。 结果 两对通用引物均可扩增出对应的菌种基因序列,PCR产物经测序分析与预期相符;“拟芯片”法检测阴性标本吸光度为0.041 ± 0.02,公式计算得临界值为0.101,在此基础上测得其敏感性为1 × 10 ~ 1 × 102个菌细胞/ml。各病原菌与相应的探针杂交,吸光度均 > 0.101,为阳性;而与非对应的探针杂交,则吸光度 < 0.101,为阴性,特异性高;对临床分离株的菌种鉴定准确率高。 结论 “拟芯片”法可应用于皮肤感染性肉芽肿常见病原菌的实验室快速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左西替利嗪对组胺诱导的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 MoDC)表达CD86和分泌IL-8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获得MoDC,以组胺作进一步诱导,并加入左西替利嗪进行干预,以FACS和ELSIA检测MoDC中CD86表达和IL-8分泌。结果:经组胺诱导后,MoDC的CD86表达水平和 IL-8分泌量明显增多,左西替利嗪干预后CD86表达和IL-8分泌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P<0.05)。此外,不同个体来源的MoDC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结论:左西替利嗪的抗组胺作用机制是抑制组胺诱导的MoDC表达CD86和分泌IL-8,但临床药物治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皮HLA-C位点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qReal-time-PCR技术检测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表皮中的HLA-C位点mRNA的表达,与28名正常人皮肤表皮进行对照.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和正常人皮肤表皮中HLA-C 位点mRNA表达分别是0.0063±0.0070,0.0048±0.0037和0.0036±0.014.3组样本比较,银屑病患者皮损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P<0.05),非皮损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行期皮损表皮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HLA-C位点mRNA表达异常,可能与该病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以累及皮肤、横纹肌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D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直观或可触及的皮损有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某些皮损与潜在的内脏损害、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及预后有关,现就皮肌炎伴发的皮损及其意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