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3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月~2004年1月,我们采用“Y”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0~56岁,平均34.6岁。右侧26例,左侧24例。粉碎性骨折42例,开放性骨折14例,合并尺神经损伤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7~10天。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外已有制备抗人血管内皮细胞(VEC)单克隆抗体(McAb)成功的报道。但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导。国外一些实验室所制得的抗人VEC的McAb,有的与单核细胞或(和)淋巴细胞具有交叉反应,有的作用于细胞质抗原而非膜抗原。Cerilli认为,VEC具有独特的非HLA抗原,而外周血单核细胞也具有这种VEC抗原系统。迄今尚未有人尝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刀对于膝骨关节炎(KOA)兔关节腔内压和滑膜血管增生的作用。方法: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各7只。左后肢膝关节制动6周制备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干预,针刀组、电针组各干预3周。测量兔关节腔内压,用HE染色法观察兔滑膜形态学,并用Western Blot技术观测兔滑膜中HIF-1α、VEGF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关节腔内压显著升高(P<0.01),滑膜HE染色出现血管增生改变,滑膜HIF-1α、VEGF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干预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电针组关节腔内压显著降低(P<0.01),滑膜HE染色血管增生减轻,滑膜HIF-1α、VEGF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关节腔内压显著降低(P<0.01),滑膜HE染色血管增生减少明显,滑膜VEGF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HIF-1α蛋白含量有下降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刀通过降低关节腔内压,进而减少滑膜血管增生,发挥对KOA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皮层体感Ⅱ区对丘脑腹后外侧核针刺效应的下行调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欣  徐维 《针刺研究》1992,17(3):156-160
<正> 近十余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丘脑腹侧基底核(VB)内确实含有感受伤害性信息的神经元。研究又证实大脑皮层不仅可感受痛信息,还参与痛调制,大脑皮层的下行调制作用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在丘  相似文献   
5.
郑欣 《全科护理》2012,10(3):218-218
总结30例眼球穿通伤病人的急救处理、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欣母沛对妊娠足月阴道分娩或剖宫产产后2小时内出血的预防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2年4月258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患者,其中132例使用欣母沛为研究组,126例使用缩宫素为对照组,对两组结果进行观察统计.结果:产后出血量欣母沛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欣母沛促进子宫收缩作用显著,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效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联合生长因子治疗面部皮炎及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例面部皮炎及20例敏感性皮肤患者进行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联合生长因子治疗,1次/周,治疗4次。对主观症状瘙痒、刺痛、灼热、紧绷感及客观体征红斑、丘疹、鳞屑、毛细血管扩张进行评分,检测a值、L值、皮肤厚度及密度值。结果治疗2周及4周瘙痒、刺痛、灼热、紧绷、红斑及鳞屑均有明显改善(P<0.05)。丘疹4周时改善明显(P<0.05),毛细血管扩张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皮肤红度降低(P<0.05)、亮度增加(P<0.05),皮肤厚度增加(P<0.05),密度降低(P<0.05),随治疗次数增加疗效增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联合生长因子导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狼口脱险     
下放到安徽定远已快两年了,前途尚在渺茫之中,清汤寡水的伙食让我难以忍受.十里外定滁交界处的岱山脚下,那儿是坦克部队驻地,有个同学在此当炊事员,想到他,就仿佛嗅到香喷喷的红烧肉.我费劲地咽下口水,提着看青用的小竹竿开溜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9年行颈内静脉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病例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包括置管位置,是否用X线,置管失败原因,介入干预情况,干预失败原因等。研究主要终点是置管成功率和失败原因。结果1598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63.27±11.86)岁,男性659例(41.2%),X线使用率34.7%。总的置管成功率为95.4%(1525/1598),用X线和未用X线的置管成功率为97.8%比94.2%(χ2=11.292,P=0.001)。总体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置管比经左颈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高(96.6%比90.1%,χ2=22,375,P<0.001);未用X线时,经右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经左颈内静脉(χ2=56,871,P<0.001);应用X线后,经右颈内静脉和经左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χ2=1.424,P=0.233)。置管失败原因有导管尖端异位(包括导管尖端血管内异位和血管外异位)、非X线下导丝置入受阻、介入开通中心静脉失败。导管尖端异位病例均未用X线,占未用X线人群的3.3%(34/1043);未用X线,导丝置入受阻置管失败27例;介入干预病例237例,成功置管225例,未开通中心静脉置管失败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左颈内静脉置管(OR=1.700,95%CI:3.203~9.362,P<0.001)和未用X线置管(OR=1.653,95%CI:2.650~10.28,P<0.001)是颈内静脉置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X线的应用可以增加经颈内静脉置入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功率,经左颈内静脉置管与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应用X线获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HBsAg阴性和阳性献血者血样HBV DNA存在的确认并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S区变异特征。方法使用EIA/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19 397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把109例乙肝不合格样品分成3类(HBs Ag+/NAT+、HBs Ag+/NAT-、HBs Ag-/NAT+),通过跟踪检测,确认为OBI毒株10例、HBV窗口期感染期3例和5例缺失追踪的HBs Ag-/HBV DNA+样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HBV病毒载量,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S基因片段并测定序列,与B/C基因型HBs Ag+/HBV DNA+阳性野毒株序列比对。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经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快速试纸筛查后的HBs Ag阳性检出率为0.34%(66/19 397);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率范围为1∶1 939-1∶1 293,HBV窗口期感染流行率范围为1∶6 465-1∶2 424;10例OBI样品其病毒载量介于不能定量至112.0 IU/m L(中位数98.5 IU/m L)。10例OBI样本在S蛋白区(nt215-710)出现随机变异,OBI样品S区氨基酸置换率显著高于野毒株(P0.000 1),有4、2、3个OBI样品分别在CTL表位21-29、86-96、172-180出现L21S(2)、K/R24E(1)、I25M(1)、L88P(2)、S172F/L(2)、V178T(1)变异;OBI非CTL表位免疫区的氨基酸置换率亦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其中1个OBI样品在nt636发生缺失变异。结论深圳献血者OBI流行率有增高趋势,OBI发生机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S蛋白区变异,特别是免疫活性区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