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先证者(Ⅵ2)女,6个月,汉族。因“全身出现条状花纹色斑伴水疱6个月”就诊。患儿出生时四肢即有线状及小片红斑,随后皮疹范围逐渐扩大,渐累及到胸背部及外阴。10周后在少数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大疱,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不规则或涡轮状褐色斑,且在双足底留有疣状增生。患儿系第2胎第1产,足月顺产,Apgar评分8分。父母非近亲结婚。  相似文献   
2.
皮肤附属器肿瘤病种繁多、命名复杂,且某些肿瘤的组织发生学仍有争议,迄今仍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的文献报道。在此,主要对有皮脂腺分化的皮肤附属器肿瘤如有皮脂腺分化的大汗腺汗孔瘤、表皮内上皮细胞瘤等为重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以口腔偏侧疼痛性伪膜样损害为首发的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男,53岁。因口腔内出现伪膜样皮损伴疼痛3 d、发热1 d就诊。患者左侧上腭、颊粘膜、舌腹侧与背侧散在微高起黄白色膜状物,大小不等,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有触痛,不易用棉棒擦除。面部、外耳道未见明显皮损。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无口角歪斜、闭眼困难、听力下降等。临床表现不典型,予抗病毒、治疗神经痛及降温、漱口等对症处理后,患者皮损消失、疼痛好转,但出现左侧面瘫。诊断为Ramsay-Hunt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毛发上皮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发上皮瘤(trichoepithelioma),又名囊性腺样上皮瘤(epithelioma adenoides cystieum),是一种皮肤附属器肿瘤,起源于多分化潜能的基底细胞,并有向毛发分化的趋势。现将笔者1986-2004年4月诊治的23例毛发上皮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 脱发是皮肤科门诊中常见的疾病。尽管一些毛发疾病并不依赖病理检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许多新型无创毛发及头皮检测仪器,如皮肤镜、毛发扫描仪、皮肤CT等,它们在毛发疾病的诊疗中的作用日益被重视,但病理检查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考虑到毛发疾病的特殊性,毛发病理不同于普通的皮肤病理,其主要表现在头皮活检时的取材部位、活检方式、切片方式、读片内容等方面。本文就头皮病理活检如何在脱发疾病中的诊疗中发挥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6岁,10余年前于左大腿屈侧出现两个上下排列的黄豆大小的淡褐色皮疹,此后皮疹未见增多.2006年8月29日在我科门诊就诊,诊断为限局性汗孔角化症.3年前开始,汗孔角化症皮损处出现红色斑片,偶痒,患者当时并未在意.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厚,于1年前再次来我科就诊,遂于门诊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7.
无锡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在欧美国家占STD的首位,在我国也常见,且目前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国内外资料表明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N)和发酵支原体(MF)均可导致NGU2。为了解无锡地区男女患者尿道炎5种支原体的感染状况,我们收集了近6年来我院就诊的977例NGU患者UU、MH、MG、MPN和MF支原体联合分子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4年1月~2005年12月来本院性病门诊就诊疑为NGU患者其中男594例,年龄18~78岁,平均35.6岁;女383例,年龄17~59岁,平均32.4岁。1.2方法1.2.1男女性疑…  相似文献   
8.
皮肤附属器肿瘤病种繁多、命名复杂,且某些肿瘤的组织发生学仍有争议,迄今仍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的文献报道。在此,主要对有皮脂腺分化的皮肤附属器肿瘤如有皮脂腺分化的大汗腺汗孔瘤、表皮内上皮细胞瘤等为重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7岁。因全身多发疣状丘疹、斑片20年,外阴和腹股沟糜烂、渗出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全身多发、蚕豆大疣状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双侧腹股沟及外阴皮损处糜烂、渗液和结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示:CD4+T细胞37.2%,CD8+T细胞43.6%,CD4+/CD8+细胞比值0.85。斑点杂交示:HPV43和66DNA阳性。皮损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表皮疣状增生及假上皮瘤样增生,可见部分凹空细胞,真皮浅层中度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皮肤感染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治疗给予抗感染、肌内注射免疫增强剂和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15d后外阴和腹股沟皮损表面干燥、变平,并有大量痂屑脱落,而躯干和四肢皮损无明显变化。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多个临床病例的诊疗过程表明皮肤镜在疾病诊断、治疗及随访中的作用,同时体现皮肤镜与病理诊断相辅相成的关系。方法:梳理近2年来,利用皮肤镜技术对于常规及疑难疾病的诊断案例,通过临床检查图片展示、诊疗过程分析,说明皮肤镜在皮肤科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及重要作用。结果:皮肤镜在皮肤科临床可广泛应用于鉴别黑素细胞性皮损与非黑素细胞性皮损、鉴别皮损良恶性、提高诊断准确性、术前更精确的界定病灶边界、无创监测和随访皮损的变化、增强医师临床诊断自信心,解除患者顾虑。结论:皮肤镜与皮肤病理检查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有效减少漏诊及误诊,增加医师的自信心,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因而皮肤镜作为一项简便有效的辅助检查工具,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