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9篇
工业技术   3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3种路径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57节椎体)经PVP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不同部位椎体3种手术入路的应用经验。结果 3组穿刺路径分别是前外侧入路、侧方入路、经椎间盘入路。所有椎体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32例患者中11例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1例术后轻度缓解(MR),0例无效(NR),临床治疗有效率(CR + PR)达96.87%。患者术前、术后24 h、1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7节椎体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29.82%),但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外侧入路PVP治疗C4 ~ C7溶骨性转移瘤方便安全、有效。侧方入路治疗C1,经椎间盘入路治疗C2、C3椎体转移瘤亦安全可行。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3.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RFA联合PVP或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362例,选择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2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RFA联合PVP组(A组)105例,153节椎体;单纯PVP组(B组)121例,190节椎体。比较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骨水泥的外漏率、外漏类型,采用R × C列联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疼痛缓解根据WHO标准,A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有效率为分别为83.8%、86.9%、87.2%和82.2%;B组同期有效率分别为81.0%、83.6%、84.1%和80.5%,经配对t检验,术后随访时间段两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P < 0.05),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和B组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分别为17.6%和37.4%,采用C列联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未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B组有3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用激素、脱水、止痛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RFA联合PVP与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两组术后疗效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骨水泥外漏少于B组,PVP之前行RFA可减少骨水泥外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否增加新发骨折的风险。方法 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新发压缩骨折12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60例为保守治疗,B组60例为PVP治疗。随访时间为1 ~ 5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新发骨折的部位、分布、发生概率、是否邻近治疗椎体及邻近与非邻近治疗椎体的相对危险度、两组新发骨折的时间等。结果   A组新发骨折发生率为27%,邻近治疗椎体新发骨折概率为56%;B组新发骨折发生率为38%,邻近治疗椎体新发骨折概率为52.5%。两组新发骨折的概率、部位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和B组邻近治疗椎体与非邻近治疗椎体新发生骨折的相对危险度RR值分别为1.076和0.952,两组邻近治疗椎体同非邻近治疗椎体相比均无明显更高新发生骨折的风险。A组和B组新发骨折发生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9 ± 8.5)个月和(13.6 ± 16.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保守治疗相比,PVP并不增加新发骨折的风险。邻近治疗椎体新发骨折的风险比非邻近者无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6.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3例(34个病灶)成骨性脊柱转移癌实施PVP术,其中合并成骨性病理性骨折12例。通过WHO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 KPS)的变化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20例患者中6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1例无效(NR),总有效率(CR + PR)达8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7.0 ± 1.6分降至2.2 ± 1.9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2.4 ± 2.1)分、(2.5 ± 2.1)分。术后24 h、1个月、3个月KPS评分由术前(76.5 ± 10.4)分分别升至(86.5 ±11.8)分、(88.0 ± 12.0)分和(89.0 ± 10.8)分。4例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17.4%)。结论 DSA引导下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有效缓解疼痛、稳定脊柱,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水泥混合与注射一体化装置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操作技术、临床疗效.方法 2002~2004年间共计治疗了108例诉有严重疼痛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85例,椎体恶性肿瘤31例.穿刺入路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法,所有患者均在透视监视下双侧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注射设备为骨水泥混合与注射一体化装置.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结果共计注射116个椎体(腰椎69个,胸椎47个),双侧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成功率100%,99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恶性溶骨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11例椎体外恶性溶骨性病变患者作经皮骨成形术.对于术前未明确病变性质者,骨成形术前先给予活检.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使用简明疼痛问卷表(BP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使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外溢,未出现严重临床并发症.术前及术后2周BPI评价显示患者疼痛明显缓解(P<0.05),疼痛影响的日常活动、情绪、行走、睡眠、生活乐趣等方面均有改善(P<0.05),工作、社交方面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 POP治疗椎体外恶性溶骨性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