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穿刺制作兔脑血管痉挛(CVS)模型方法。方法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在新西兰大白兔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制作CVS模型。存活兔分成12h、1、2、3及7d组,共5组,每组分为SAH亚组(5只)及对照亚组(2只)。每只兔术前、术后常规行头颅CT检查,处死后常规行HE染色观察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管腔内直径及管壁厚度改变。结果本组共72只兔,成功制成模型并获取标本35只(SAH组25只,对照组10只),模型制作成功率为48.6%。SAH组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管腔内直径在SAH后12h分别缩小43.60%和51.82%。随后血管直径呈双相改变,管腔直径在第7天再次明显缩小,分别下降29.32%和45.19%。结论本法造模病理改变明显,是适合研究CVS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虽然动物死亡率高,但如能应用新型合适材料并注意操作细节能提高造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ⅢB~Ⅳ期不可手术切除的、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分成A、B两组,A组26例,行EGFR 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B组22例单纯行EGFR TKIS治疗,直至进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A、B两组患者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3%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3);治疗有效率分别76.9%和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01)。研究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4.1和 9.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0.8%和63.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9和 17.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结论 EGFR 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短期疗效优于单纯EGFR TKIS药物治疗,是现阶段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采用兔脑血管痉挛模型研究脑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凋亡的表达及时间窗,初步探讨VEC凋亡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 35只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经血管内穿刺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制作脑血管痉挛模型,按处死时间将实验动物分为12 h、1、2、3、7 d共5组,每组7只。每组又分为SAH亚组5只及对照亚组2只(即导丝仅进入但未刺破颈内动脉)。动物处死后,选取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上段血管制成石蜡切片,采用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VEC凋亡情况并计数。每组取动物2只,对照动物2只,共12只右颈内动脉行电镜检查,了解血管内皮病理改变及VEC凋亡情况。结果 TUNEL法显示,TUNEL阳性细胞出现在SAH 1 d后,在2 ~ 7 d高表达,3 d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凋亡率为39%)。电镜显示,SAH亚组VEC出现空泡化、胞质浓缩及弹力膜扭曲等改变,1 d组出现VEC核固缩改变,2、3 d组VEC核固缩现象出现概率较高,7 d组VEC未见核固缩改变。结论 研究证实VEC凋亡峰值略早于迟发性痉挛高峰期,表明内皮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或病理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ACE组31例,联合组(冷冻消融联合TACE)35例,随访时间5~35个月,通过评估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来比较2种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2组比较,在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方面,联合组均优于TACE组(P<0.05),联合组生存期长于TACE组(P=0.038)。在0.5年、1年、2年总体生存率方面,联合组与TAC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能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并延长生存期,但确切效果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付元  纪建松  涂建飞  宋晶晶 《工业加热》2015,(12):1067-1071
【摘要】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索拉菲尼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40例2009年12月至2014 年5月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其中20例采用TACE联合RFA和口服索拉菲尼(治疗组);20例行TACE联合RFA(对照组)。TACE联合RFA即TACE术后7 d~10 d天行RFA治疗,以下简称TACE联合RFA术。索拉菲尼于TACE术后4 d开始口服。400 mg 2次/d,若出现耐药则停药,每位患者行TACE联合RFA术不少于2次。结果 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 31.0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8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0%、50%,对照组分别为80%、55%、30%。1、2、3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为6.8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5.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FA和口服索拉菲尼能延长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在骨髓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8例HC中7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其中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各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髂内动脉脏支.结果 7例患者共进行了9次栓塞.4例次患者肉眼血尿消失,出血停止时间2~10 d(平均6 d),随访期间未出血(12~82 d);3例次血尿减少;2例次无效.未见明显与栓塞治疗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采用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治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特发性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征、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治4例肾动脉CTA及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肾特发性动静脉瘘患者,采用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对病变血管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介入栓塞术后,肾动脉CTA及肾动脉造影检查发现4例患者畸形血管团及动静脉分流现象均消失,相应肾脏大部分肾实质显示良好,血压、肾功能检查与术前均无明显改变,后期随访无血尿病例。结论 肾动脉CTA及肾动脉造影检查可全面准确诊断肾特发性动静脉瘘,并为介入栓塞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介入栓塞治疗肾特发性动静脉瘘具有微创、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并可最大限度保留患侧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监测在评估中晚期肝癌TACE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于浙江大学丽水医院的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MDSC的ROC曲线,将所有患者分为低MDSC组和高MDSC组,K-M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MDSC组和低MDSC组患者在甲胎蛋白(AFP)水平、肝硬化、肝内转移及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低MDSC组的PFS(P=0.03)、OS(P=0.0 025)显著优于高MDSC组。低MDSC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的累计PFS及术后1、2和3年的累计生存率显著优于高MDSC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DSC、肝硬化、BCLC分期是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后OS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结论 MDSC表达水平能够作为中晚期肝癌TACE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