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临终期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治疗的143例老年临终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87例并发肺部感染病例(观察组)及56例未并发肺部感染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比值比( OR)=4.137,95%置信区间( CI)为1.967~14.479]、意识障碍( OR=3.728,95%CI为1.313~8.315)、低蛋白血症( OR=2.960,95%CI为1.300~6.739)、住院天数( OR=2.611,95%CI为1.056~6.451)、体力状况( OR=2.187,95%CI为1.345~4.071)、糖尿病(OR=1.937,95%CI为1.159~3.2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1.823,95%CI为1.056~3.891)与老年临终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肺部感染是老年临终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肺癌、伴有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卧床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是老年临终肿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临终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感染部位、病原学及危险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并发深部真菌感染老年临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部位、病原学、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结果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57.14%),消化道(18.37%),泌尿道(14.29%),手术部位(5.10%),生殖道(3.06%),血液(2.04%);病原菌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多(46.94%),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24.49%)、热带假丝酵母菌等(17.35%);药敏提示:氟康唑耐药性较高,伊曲康唑次之、伏立康唑较低,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最低;易感因素有:年龄、应用广谱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基础疾病等。结论加强老年临终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监控,针对易感染部位、危险因素重视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九香止泻片(又名秦香止泻肠溶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和肠黏膜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九香止泻片组、盐酸洛哌丁胺组,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VIP、NPY、5-HT.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VIP水平显著升高,NPY水平显著降低,肠组织5-HT的分布及表达显著升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大鼠血浆VIP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NPY水平显著升高,肠组织5-HT的分布及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九香止泻片可能通过降低D-IBS大鼠的血浆VIP、肠黏膜5-HT和升高血浆NPY而改善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4.
<正>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患病率逐年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全球癌症患病人数在未来20年内将会增加60%[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近10年来癌症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癌症患者生存周期日渐延长[2]。蒽环类药物(ANTs)如阿霉素等,具有抗肿瘤作用强、抗瘤谱广的特点,是临床治疗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造成的心脏毒性严重降低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长期随访研究发现ANTs引起的心脏损害已超过肿瘤复发,成为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4]。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H/R)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并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 + 活血解毒中药组、LY294002组和活血解毒中药 + LY294002组,其中正常对照组给予DMEM培养基培养,缺氧复氧组给予缺氧4 h、复氧6 h处理,缺氧复氧 + 活血解毒中药组、LY294002组和活血解毒中药 + LY294002组分别给予活血解毒中药、LY294002、活血解毒中药配合LY294002预处理24 h,然后均给予缺氧4 h、复氧6 h处理。采用CCK8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自噬体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β-连环蛋白(β-Catenin)、p-p65、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活血解毒方预处理显著增加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β-Catenin、p-p65表达,增加Bcl-2表达。结论 活血解毒方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医药手段进行养生保健已经是当前社会的流行趋势。然而,目前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于中医药主动健康的概念及建设标准认知欠明晰。本标准结合中医药主动健康概念,依托智慧医养云平台信息技术,对示范应用基地的建设提出医疗机构、设施设备、选址、区域组成、设计等全方位的要求,以期提高医养机构组织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性,促进我国中医药“主动健康式”医养模式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研究抗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探索中西医抗血小板活化研究的发展状况。方法 全面系统地检索2010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2个数据平台关于抗血小板活化研究的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CiteSpace 5.7.R2软件对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1236篇中文和3914篇英文文献。美国是抗血小板活化相关文献的主要贡献者,其近10年在该领域的发文量高达1500篇,占总文献量的38.32%。Harvard Univ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其发文量及中介中心性均居于世界第一。在作者方面,发表英文文章最多的是JOENRONG SHEU,为46篇;发表中文文章最多的是陈章强,为13篇。中英文文献中高频关键词分别有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因子、冠心病、CD62P、氯吡格雷、platelet、activation、expression、aggregation、mechanism等。通过关键词的共现、聚类、时间线及突现分析发现,近10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血小板活化机制、血小板活化指标、抗血小板活化的治疗等方面。结论 本研究借助可视化研究工具,揭示了抗血小板活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临床抗血小板活化药物的研发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预判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病证结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缺失,限制了以血瘀证为主要证型的重大疾病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标准化。针对这一瓶颈问题。在国家三项重大课题支持下,历时10年,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基础上,真实世界研究、病因学研究和大样本临床反证有机结合,系统观察近15 000例病人,首次建立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诊断标准,为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疗效评价和国际交流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CBR)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4例具有可测量指标的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单药40mg/m2,连续服用4周,休息2周为1个周期。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BSC)。结果替吉奥治疗组有效率(RR)为26.5%,中位缓解时间为6.2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4月,中位生存期(OS)为11.2月,1年生存率为38.2%;对照组有效率(RR)为0,中位TTP为2.4月,中位OS为4.8月,1年生存率为9.7%。治疗组较对照组CBR有明显提高(P0.01),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临终患者并发贫血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 回顾性地调查北京老年医院内科临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86例并发贫血病例(试验组)与224例未并发贫血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相对危险度(OR):4.936;95%可信区间(CI):1.769~13.769 ]、心脑疾病(OR:3.445;95%CI:1.267~9.368)、抗生素的应用(OR:3.433;95%CI:2.049~5.752)、低蛋白血症(OR:3.385;95%CI:1.378~8.315)、糖尿病(OR:3.064;95%CI:1.233~7.611)、年龄(OR:1.172;95%CI:1.105~1.244)、住院时间(OR:1.033;95%CI:1.021~1.045)、营养支持方法(OR:0.488;95%CI:0.267~0.892)是老年临终患者并发贫血的相关因素。结论 贫血是老年临终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年龄较大以及伴有慢性基础病(心脑疾病、糖尿病)是老年临终患者并发贫血的危险因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可预防老年临终患者贫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