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导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pumpCABG)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CABG)的临床的原因,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5月期间546例冠心病患者行off-pumpCABG的临床资料,对术中需紧急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的患者(off-pump转on-pump组,24例)与同期顺利完成off-pump CABG患者(off-pump组,522例)进行对比分析,并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在行off-pump CABG中,24例患者因心室颤动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改变术式。Off-pump转on-pump组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16.7%(4/24),明显高于off-pump组[16.7%vs.2.7%(14/52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OR=3.142,P=0.004)、急诊CABG(OR=1.571,P=0.011)和右冠状动脉狭窄≤90%(OR=1.922,P=0.024)为off-pump转为on-pump的危险因素。结论Off-pump紧急转为on-pump时死亡率明显增高,对同时合并有右冠状动脉狭窄≤90%、急性心肌梗死和急诊CABG等高危因素行off-pump CABG时,要做好体外循环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肺炎患者的季节及基本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纳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149例,通过临床调查采集发病季节及中医四诊信息,对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进行判定,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冬春季发病明显多于非耐药者(P<0.05);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以虚实夹杂证多见,单纯实证22.1%,单纯虚证仅2.7%;虚证类证候要素依次为气虚证(69.7%)、阳虚证(57.0%)、阴虚证(16.1%)、血虚证(8.0%);实证类证候要素依次为痰证(71.1%)、水饮证(48.3%)、火热证(28.9%)、气滞证(26.8%)、血瘀证(19.5%)。与非泛耐药者比较,泛耐药患者的阳虚证、水饮证明显增加(P<0.05),且出现阳虚证者具有更高的APACHE Ⅱ评分(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虚实夹杂证多见,泛耐药患者多发于冬春季,且阳虚证、水饮证较多,提示治疗上重视顾护阳气基础上,辅以化痰逐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  10例高危因素患者术前选择性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其中 70岁以上者 3例 ,急性心肌梗死 4例 ,3支血管严重病变 10例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17%~ 3 0 %6例 ,心脏明显扩大LVDd >65mm 2例 ,均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结果 无手术死亡 ,无IABP并发症 ,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3例 ,均治愈出院。与同期术前无IABP辅助的高危因素患者相比 ,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高危的OPCAB病例术前应用IABP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总结LVEF<40%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LVEF<40%的冠心病患者进行OPCAB手术,为同期55例LVEF<40%的冠心病外科治疗的35%,年龄44~78岁,平均62.0岁。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5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2支病变1例,3支病变8例,左主干加3支病变11例。LVEF30%~40%的15例,20%~30%的5例,平均35%。结果 全组病例均完成OPCAB手术,人均搭“桥”2.65支。手术死亡1例,术后14 d死于左心衰、肺水肿;术后2例室性心律,低心排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低LVEF患者实施OPCAB手术有令人满意的手术成功率和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人工瓣膜置换术10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明杰  吴若彬 《广东医学》1997,18(12):793-794
自1986年1月~1996年12月,对100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的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单独行二尖瓣置换术(MVR)54例,MVR+三尖瓣成形术(TVP)28例,MVR+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MVR+AVP+TVP3例,MVR+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3例,MVR+AVR+TVP4例;早期病死率2%,二尖瓣再狭窄时,腱索的增粗,融合,缩短均较严重,87例(87%)出现明显钙化,92例(9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经验教训,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1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诊治经验。结果:本组11例,其中男3例,女8例,属于Ⅰ型破裂4例,Ⅱ型破裂3例,Ⅲ型破裂4例;其中9例属于早期破裂,1例系迟发性破裂,1例为晚期破裂。长期存活1例,死亡10例,死亡率90.9%。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应迅速建立体外循环,积极抢救,但术中、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更为重要,包括重视高龄妇女、小左室,提高手术操作技术,选用合适的人工瓣膜及其型号,术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控制血压)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血管白塞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教训,探讨改进心血管白塞痛的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2004年10月至2010年1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共收治了主动脉辩关闭不全心血管白塞病的患者10例,有4例进行了1次手术,6例进行了2次手术.结果:10例患者第1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患者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9例出院继续药物治疗.第1次手术治疗出院后的9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了术后辩周漏,其中1例经过第2次行心脏原位移植,术后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5例经过第2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4例术后,再出现瓣周漏,最终因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而死亡;本组共4例长期存活.结论:外科治疗心血管白塞病,易并发瓣周漏,病死率高,故手术治疗应慎重,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的高危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方法:对35例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患者进行了OPCAB,术中采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和冠脉内分流栓,4例术前应用I-ABP。并与同期34例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患者进行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作对照。结果:平均塔桥2.9根,无手术死亡,与cCABG组相比,术后呼吸机辅助,住院时间及主要并发症均明显减低,均痊愈出院,结论: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的高危患者接受OPCAB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区分感染与定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99例,对引起泛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住ICU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使用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时间,使用抗菌药物3种以上,进行3种以上侵袭性操作(包括留置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管、动脉导管),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抗菌药物种类数目、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及p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刹合剂使用天数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治疗时,应结合危险因素,区分感染还是定植,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50岁以上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指征及治疗效果给予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000年16例50岁以上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低心排综合征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50岁以上先天性心脏病一级诊断,无手术禁忌证均应手术治疗,年龄不是手术的关键,围术期应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